-
1 # 七色島
-
2 # 華南小星星
瀘定橋又稱大渡橋、鐵索橋,位於四川省瀘定縣大渡河上,相傳康熙帝統一中國後,為加強川藏地區的文化經濟交流而御批修建此橋,並在橋頭立御牌。該橋始建於1705年,建成於1706年,是中國古代橋樑建築的傑作,是國務院首批公佈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瀘定橋長103米,寬3米,13根鐵鏈固定在兩岸橋臺落井裡,9根作底鏈,4根分兩側作扶手,共有12164個鐵環相扣,全橋鐵件重40餘噸。瀘定橋兩岸的橋頭古堡為傳統木結構古建築,為中國獨有。 民俗傳說中,滬定橋西有噶達廟。相傳修橋的時候,13根鐵鏈無法牽到對岸,用了許多方法都失敗了。有一位自稱噶達的藏族大力士,兩腋各夾1根鐵鏈乘船渡過西岸安裝,當他運完13根鐵鏈後,因過於勞累不幸死去。當地人修建此廟,以紀念這位修橋的英雄。當然,傳說終歸是傳說。實際上,在修建此橋時,滎經、漢源、天全等縣召開研討會後,能工巧匠雲集於此,共商牽鏈渡江之計。最後採用了索渡的原理,即以粗竹索繫於兩岸,每根竹索上穿有10多個短竹筒,再把鐵鏈系在竹筒上,然後從對岸拉動原己拴好在竹筒上的繩索,如此般巧妙地把竹筒連帶鐵鏈拉到了對岸。古人的智慧不可估量,所以,湍急的大渡河上出現了由13根大鐵索構建的鐵索橋!
-
3 # 大大侃歷史
瀘定大渡河鐵索橋,始建於1705年,建成於1706年。我認為是四川提督嶽升龍主持修建的。
聖祖御製滬定橋碑記,康熙四十年(1701),清軍平定駐打箭爐營官喋巴昌則集烈之亂後,提督嶽升龍奏請於瀘水舊渡口建鐵索橋,四十五年(1706)橋成,四十七年康熙帝賜名瀘定橋,並親自撰文,勒石樹碑以紀其事。碑文載《衛藏通志》卷首。記清軍平亂經過,並謂打箭爐地處要隘,凡藏眾入貢及市茶者皆取道於此,入打箭爐必經瀘水,向無橋樑,行人冒險援索懸渡殊為不便,今建鐵索橋,以便貢使、郵傳、軍民商賈。
橋東立有清康熙《御製瀘定橋碑》,記述建橋始末。
回覆列表
相傳於1705年開建,1706年建成。是康熙帝為加強川藏地區的經濟文化交流而御批的,並親書“瀘定橋”三字立御碑於橋頭。瀘定橋因此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