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兔兔兒童簡筆畫

    溝通是人與人之間最重要的交往方式,而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溝通,關鍵是要最佳化親子關係,家長應該主動把那種居高臨下的、專制的、緊張的親子關係,變成平等的、民主的、和諧的親子關係。

    針對樓主的提問,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溝通。

    1、想讓孩子聽你的,首先我們要學會尊重孩子,與孩子說話的時候,不要高高在上的俯視孩子,咱們放下父母的架子,蹲下來,和孩子保持同一高度,再說話,這樣,孩子的心理上就會對你有更多的認同感。這種肢體語言是人的本能反應,就像深呼吸可以放鬆,微笑是表示友好一樣,人天生就懂得。

    2、針對你的問題孩子被欺負了,也不吭聲,我覺得溝通前,你先不要急著告訴他這樣不對,他既然選擇了這麼做了,就說明他認為是對的,如果你強行把自己的意願強加給孩子,容易造成逆反心理,而且起不到任何作用,就像小時候,我經常吃飯前不洗手,然後我媽媽就會用筷子打我的手,雖然我因為害怕,每次都去洗,但是隻要有機會,我就會不洗,甚至自己覺得髒都不去洗手(這種心理就是逆反心理)。後來我爸爸知道了,他不打我,而是每次飯前跟我一起去洗手,即便他已經洗過也和我一起去洗手,久而久之,我就養成了良好的習慣,且一直保持到現在,並以同樣的方式教會了我兒子。所以,我建議你和孩子溝通這件事的時候,先不要以對錯給他畫標籤。

    3、最重要的內容來了,前面兩點都做到了後,才真正進入主題,跟孩子這麼說:“嗯,爸爸(媽媽)聽了你說的,覺得你做的沒有錯,友情確實是很值得珍惜的,但是呢,你還可以有更好的選擇啊(如果那個小朋友是因為搶東西而打你的孩子,你就教會你的兒子,被搶東西的時候,可以讓對方拿東西來換,同樣自己也學會了分享,你想玩我的小汽車可以,那你把你的樂高給我玩,或者想搶別人的玩具,而被打的,也可以同樣的拿自己的玩具去請求別人交換,這樣雙贏的場面,可以大大降低摩擦)

    在小朋友的世界裡,也許這會打的哭哭啼啼,下一秒又嘻嘻哈哈了,對於他們來說應對問題才是關鍵,追究責任毫無意義,還是要教會小朋友怎樣才能避免衝突,遠比以暴制暴來的重要,抽空多陪伴孩子,隨時瞭解他和他的小夥伴們的動態。

  • 2 # 華葉衰

    我認為不應該過多幹涉孩子的交友,他會在與朋友的相處中完善認知。孩子太霸道調皮會使別的孩子對他敬而遠之。孩子太溫順有可能被欺負。大多數家長會以自己的經驗認知來教育孩子。但我認為家長的說理教育會使孩子無所適從。不如讓孩子在交友中逐漸學會與他人相處,學會融入社會和團體。

  • 3 # 小多媽

    個人意見:孩子交友受傷不告訴父母或者不提,這需要從孩子身上找問題,他是以什麼心態面對這樣的問題?是不敢怕被父母罵?還是真的怕失去朋友不敢說?或者是因為膽小不敢說?孩子有問題,大人責備聲、質疑聲、呵護聲傳達到孩子耳朵裡,都會改變孩子心態,那麼發生問題我們做父母引導很關鍵,父母干涉太多也會導致孩子依賴心理,不干涉又怕孩子受欺負,我記得奶奶曾經跟我說過吃虧是福,這句話含義巨大,不是一直讓你吃虧,而是吃虧後如何更加勇敢堅強,面對事情和問題如何處理,這都需要孩子自己經歷,父母正確引導才是最長情的陪伴

  • 4 # 淅爸育兒記

    比起如何告訴孩子交友的底線,我們更應該關注他為何會形成這樣的交友觀。如果我們不瞭解孩子的行為(心理)動機,我們將難以改變孩子的行為方向。

    01 孩子為何會形成如此交友觀?

    其一,在孩子正式步出社會前,家庭就扮演著社會的角色。

    孩子首先從父母身上,透過觀察父母相處方式,進而學會如何與人交際。

    如果進行溯源,那麼我們可以發現在孩子的家庭中也會存在類似的狀況:

    例如,母親為了不和父親發生爭吵,所以即便被父親攻擊,也選擇忍讓。這就讓孩子錯誤的認為只有忍讓才可以獲得和諧。

    其二,孩子在家庭中缺乏關愛

    一個會把友誼價值排在自身價值前面的孩子,他是孤獨的。

    溯源到家庭中,他就是那個不被關注或者只有錯誤行為才會被關注的孩子。

    例如,在家庭裡面只要他不受傷、不難受,就不會被重視。

    孩子是有社交屬性的追求的,他在家庭中得不到的,會潛意識的投射到家庭以外。

    “如果我吭聲,他就不會和我做朋友,那實在太可怕了,那是我唯一的精神寄託”。

    在這種思維中,孩子認為自己最大的價值是“被欺負”。也就是說,他錯誤的定位了自我價值。

    02 如何解決問題

    1. 讓孩子學會害怕,正面害怕

    通常孩子受傷被欺負,家長會告訴孩子:“不要怕”。

    害怕是一種情緒,“不要怕”是嘗試壓抑自己的情緒,如果情緒不進行宣洩,那麼人的心理就會承受壓力,進而產生種種問題。

    就例如,女生們大都害怕老鼠,男生都會告訴女生:不要怕。但這能消解女生對老鼠的恐懼感嗎?

    最正確的做法是:給孩子一個擁抱,允許他害怕,共擔他的害怕情緒。讓他在害怕中感受到支援和溫暖。

    他害怕受傷,他同樣害怕失去朋友。

    2. 溯源

    溯源,即尋找孩子產生此種心理的原因。

    如上所述,如果是父母的相處模式影響了孩子,那麼發力點是父母改變相處模式,向孩子展示如何正確的處理矛盾而不傷親密關係。

    如果是孩子缺乏關注,那麼我們則需要給予孩子足夠的關注,不要給他貼標籤,更不要給他的錯誤行為予關注。

    3. 引導孩子尋找他的自我價值

    無論何種原因,最終是孩子形成了“只有忍讓,才能換來朋友”的交友觀,其表現就是交友方式單一而錯誤。

    倘若說交友底線,那是很模糊的,我們很難涵蓋方方面面的“壞”,試問:怎麼樣的孩子不值得你交?這個問題真的很難有一個統一且標準的答案。

    孩子始終是孩子,經驗有限,認知也有限。我們需要教會孩子,如何正向向他人展現他的價值,如何正向吸引他人的關注,如何正向結交朋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車子冷啟動有時1200轉有時700轉是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