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萌之帆

    師夷長技以制夷最早由魏源提出,在清朝末年洋務運動時期成為一個標誌性的口號,目的是為了學習西方的先進科學技術用來抵抗西方對於中國的侵略和殖民統治。

    晚清洋務派的出發點是好的,而當時也學到了許多國外的先進的科學制造技術,但最終洋務運動還是以失敗告終,這是為什麼嗎?是因為師夷長技以制夷的觀點是錯的嗎?我們不妨來分析一下。

    我們縱覽對比一下歐洲各國和中國400年左右的歷史。我們發現在西方社會形態的轉變是由解放思想到改變社會制度,再到發展科技力量。

    而中國恰好相反,中國的改革是從鴉片戰爭以後開始的,在那個時候社會性質已經淪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而大清“天朝上國”的夢被擊碎以後,晚清的一些意識形態率先覺醒的人才決定發展自己的新先進科學技術。

    縱觀中國的近代史,我們發現中國的歷史軌跡是,學習西方的技術,啟蒙思想,最終改變了社會制度。

    我們可以發現這和西方的發展軌跡恰好相反,這也就是洋務運動為什麼會失敗的根本原因?因為在西方的改革是主動求索的,積極的。

    而洋務派的洋務運動只是被動的,無奈的。在沒有改變封建專制的前提下去進行科學技術的創新,這無疑是自相矛盾的,最終的失敗也是必然。

    所以在中日甲午戰爭以後,中國的洋務運動宣告破產,這個時候有一大批有遠見有思想有卓識的人開始尋求新的出路,去尋找中國新的方向和未來。

    後來隨著巴黎和會中國外交的失敗和俄國10月革命的影響,馬克思主義在中國逐漸生根發芽,一大批有志之士成為了忠實的馬克思主義者,而馬克思主義在適應中國國情之後,最終帶領華人民走向了民族的解放和國家的富強。

    所以,一個國家的發展是要順應基本的發展邏輯和規律的。啟蒙思想→改變社會制度→發展先進科學技術,這樣的基本線路是不可以輕易改變的,不然就如同清朝末年的改革,以慘烈的失敗而告終。

    由此可見,師夷長技以制夷不是不好,而是不適應當時的社會形勢,在沒有改變清王朝專制統治的前提下去進行如此的科學創新,無疑是飲鴆止渴,杯水車薪。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烏丟丟的奇遇寫作背景簡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