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就是不想吃飯呀
-
2 # iCoastline海岸線
結構樹是新版FMEA七步法第二步結構分析的重要輸出物,有助於幫助確定設計,按照層級關係將細分系統,子系統和元件/部件表現出來,為後續技術風險分析做準備。
建立結構樹時,首先要明確FMEA的目標、範圍,也就是要知道在結構裡誰是你的分析物件。
通常結構可分為三層,關注要素/聚焦層級,以及關注要素關聯的上一較高級別和下一較低級別。
第二個要注意的要按照系統結構間功能互動關係的形式進行層次關係分解。
第三個要注意的是系統元素單一性,即在結構分析裡的所有命名一定是按照BOM清單裡的命名呈現,而不能隨意用不同名稱表達同一個事物,避免後期FMEA庫出現名稱混亂現象。
第四個要注意的結構要基於系統功能互動的形式去建立,不能完全按照如何進行裝配的那種產品爆炸圖示形式進行拆解,拿車頂燈舉例:
車頂燈是聚焦的分析物件,拆解後會分為它的邊框、LED燈和線束,這些邊框、LED燈和線束實際上各自都有相互的功能互動。
還有一個“黑盒、白盒原則”,“黑盒原則”是指不負責設計的範圍,那就不需要進行一些再下一層級的拆解;“白盒原則”則指如果要負責設計整個系統,那就要把負責設計的這個系統開啟,進一步拆解下面的一些子系統的部分。
例項詳解同樣以車頂燈為例,如上圖按照BOM清單對車頂層進行拆分,可以得到以上不同的模組。
那麼,哪一個是結構的第一層級?假設我負責設計的產品是線束元件,那線束元件一定是結構裡面第一層級嗎?
通常情況下我們不這麼認為,原則上會把聚焦層級-線束元件作為結構裡的第二層級,這裡的第一層級應該是車頂燈,即線束元件上一層級系統的功能整合者。
若聚焦層級為車頂燈,車頂燈是裝在車上的,這時候的第一層級應該是整車,因為從功能上來說,車頂燈是給車內照明用的,它和車之間進行了功能互動;繼續向下拆分,第三層級就是車頂燈內的外邊框、內殼體、線束元件、LED燈組等子系統;
從這個意義上我們可以看出來,聚焦層級是相對而言的。需要做誰的FMEA,就要把它作為聚焦層級;設計範圍在哪裡,邊界在哪裡,結構分析就到哪裡。
原則上結構分析會拆解到最下層的時候,可能是單個的零件,但在這個過程中缺失了一個部分,就是介面,建議在結構分析裡面,把介面也放進來作為一個分析的物件。
另外,我們之前說過,新版FMEA表格有很大的變化點。
如上圖,結構分析在表格裡有三列,中間列是“聚焦要素”,另外兩列是“上一較高級別”和“下一較低級別或特性型別”,可以與結構分析產生一一對應的關係。因為無法把結構裡的四層、五層都羅列在表格中,所以再次強調聚焦要素的重要性。
回覆列表
新版FMEA在2019年正式與大家見面了,相信很多人都好奇新版FMEA到底怎麼樣,藉著這個問題向大家介紹一下AIAG和VDA合作後的FMEA結構樹建立方法。
結構分析在新版方法論中處於什麼地位?新版FMEA按照七步法執行,分別為專案規劃與準備、結構分析、功能分析、失效分析、風險分析、最佳化、結果檔案化。
大家可以清楚的看到,撇開專案規劃與準備這種技術含量較低的步驟,姑且容我這麼說吧,結構分析可以說是整個FMEA七步法中的第一關鍵要素,以DFMEA為例,設計結構分析的目的是將設計識別和分解為系統、子系統、元件和零件,以便進行技術風險分析。
怎麼進行結構分析根據第一步定義範圍的內容,定義聚焦元素,明確聚焦的上一級元素和下一級元素。使用邊界圖和結構樹目視化的說明結構元素之間的關係。如下圖,結構樹按層次排列系統要素,並透過結構化連線展示依賴關係。
如這裡的換向系統是我們的關注要素,那我們在整個系統內將需要將其單獨拎出來展示其依賴關係,如下:
上一較高級別就是分析範圍內最高整合層級,關注要素就是受關注的要素,也是考慮失效鏈的主題專案,下一較低級別或特性型別是指在結構中處於關注要素下一級別的要素。如果結構分析中缺少以上設計要素或者專案,則在下一步的功能分析中也會缺失。
當然在進行結構樹建立之前是需要進行邊界分析以及介面識別的,這樣才能將整個系統結構視覺化。同時,顧客也在這個時候被定義,這樣能夠幫助我們更有針對性的進行分析。
結構分析時有什麼需要注意的點1.為了防止冗餘,每個系統要素只存在一次,這才能保證整個系統結構清晰明瞭;
2.每個系統要素下排列的結構都是獨立的子結構,它們都可以被單獨的拿出來進行結構分析;
建立FMEA的結構樹可以在EXCEL上實現也可以透過專業的FMEA軟體進行編寫,可以比較直觀的反應系統各結構層級之間的相互關係,但是目前國內較少有這種比較專業的軟體,基本都是來自於歐美的工業強國,也希望國內的軟體公司能夠開發一些軟體來更好的服務大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