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孩子分床睡的話題,我想起演員馬伊琍曾在微博發了篇長文,講述了關於她對於“孩子是否應該和父母分床睡”的看法,她認為:育兒理念中關於從小訓練孩子獨立、延遲滿足、挫折教育,現在看來都是胡扯。越是從嬰兒時期就得到充分情感迴應的孩子,長大才會有安全感才能真正獨立。確實孩子的心理依賴是大人更應該多去考量的問題。
不過孩子單獨睡也是有好處的。首先避免了安全隱患,因為有些家長睡眠沉,很容易將睡夢中的孩子捂在被子裡,或是直接壓在孩子弱小的身軀上,導致孩子呼吸困難最終喪命,這種慘痛的悲劇時有發生。除了安全隱患,長時間讓孩子和父母同睡一張床,很容易讓孩子產生戀母/父情結。而且獨立睡還有利於心理的發育:讓孩子更好地學會調整自己的情緒,之後再遇到困難或是挫折時,孩子會及時管理好情緒問題,以積極Sunny的態度去面對。
所以我們只要找到方法,還是可以讓孩子選擇獨立睡得,那如何才能完成心理斷乳呢?首先年齡是第一個判斷的依據,一般來說3-10歲是孩子和爸爸媽媽完成分床睡的年齡段,所以家長們可以在孩子滿三歲時就開始嘗試與孩子分床睡,但是在分床睡前,你需要考慮這兩點:一個是家長的心理狀態,一個是孩子的心理狀態。心理是否可以接受分床這件事。如果都不可以,那不要勉強,否則這些壓力會讓孩子有牴觸的心理。
如果兩者狀態都可以,首先要跟孩子說明分床睡的情況,然後給創造出孩子喜歡的環境,例如孩子喜歡佩奇,可以裝扮一些喜歡的貼紙,貼在牆上,達到安全感的建立。其次要逐漸培養孩子的儀式感,例如:洗漱+換睡衣+睡前故事+爸爸媽媽的晚安吻+關燈睡覺,既能讓孩子對儀式產生期待,也能培養一種好習慣。剛開始孩子害怕的時候要陪在孩子身邊一會兒,逐漸縮短時間,很多家長最怕孩子入睡後突然又跑到自己的房間,這時家長最好不要選擇妥協讓孩子睡在自己的旁邊,應該嘗試引導孩子,去孩子房間陪一陪他再離開。
說起孩子分床睡的話題,我想起演員馬伊琍曾在微博發了篇長文,講述了關於她對於“孩子是否應該和父母分床睡”的看法,她認為:育兒理念中關於從小訓練孩子獨立、延遲滿足、挫折教育,現在看來都是胡扯。越是從嬰兒時期就得到充分情感迴應的孩子,長大才會有安全感才能真正獨立。確實孩子的心理依賴是大人更應該多去考量的問題。
不過孩子單獨睡也是有好處的。首先避免了安全隱患,因為有些家長睡眠沉,很容易將睡夢中的孩子捂在被子裡,或是直接壓在孩子弱小的身軀上,導致孩子呼吸困難最終喪命,這種慘痛的悲劇時有發生。除了安全隱患,長時間讓孩子和父母同睡一張床,很容易讓孩子產生戀母/父情結。而且獨立睡還有利於心理的發育:讓孩子更好地學會調整自己的情緒,之後再遇到困難或是挫折時,孩子會及時管理好情緒問題,以積極Sunny的態度去面對。
所以我們只要找到方法,還是可以讓孩子選擇獨立睡得,那如何才能完成心理斷乳呢?首先年齡是第一個判斷的依據,一般來說3-10歲是孩子和爸爸媽媽完成分床睡的年齡段,所以家長們可以在孩子滿三歲時就開始嘗試與孩子分床睡,但是在分床睡前,你需要考慮這兩點:一個是家長的心理狀態,一個是孩子的心理狀態。心理是否可以接受分床這件事。如果都不可以,那不要勉強,否則這些壓力會讓孩子有牴觸的心理。
如果兩者狀態都可以,首先要跟孩子說明分床睡的情況,然後給創造出孩子喜歡的環境,例如孩子喜歡佩奇,可以裝扮一些喜歡的貼紙,貼在牆上,達到安全感的建立。其次要逐漸培養孩子的儀式感,例如:洗漱+換睡衣+睡前故事+爸爸媽媽的晚安吻+關燈睡覺,既能讓孩子對儀式產生期待,也能培養一種好習慣。剛開始孩子害怕的時候要陪在孩子身邊一會兒,逐漸縮短時間,很多家長最怕孩子入睡後突然又跑到自己的房間,這時家長最好不要選擇妥協讓孩子睡在自己的旁邊,應該嘗試引導孩子,去孩子房間陪一陪他再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