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ZSNLSX
-
2 # 紅船先鋒隊
每個大“角”演的戲都不少,但也不足見全部能成為經典和獲得觀眾喜愛。或劇本結構不好,或唱腔寫得不好,或“角”的條件不適合演此類角色等,這些都能決定一個戲的成功或失敗。
京劇梅蘭芳、粵劇紅線女他們也有專人為其撰曲、唱腔設計,當然他們也參與了其中。隨著現時代的發展,這種綜合藝術分工進一步細化,編劇、導演、作曲、舞美、道具等各個主創部門的合作亦對整個戲起了必不可少的作用。當然,“角”的重要作用是肯定的,但“紅花還需綠葉襯”,配角的作用也不可無,這樣才能取得好的藝術效果。
所以,戲曲是個綜合藝術,單從“角”的重要作用這個角度來說,我認為是不完整的。
-
3 # 戲說黃梅
京劇是“角”的藝術,一般都應該知道這“角”的由來!在我看,特別是京劇,京劇形成在清朝宮廷內快速發展,直至民國得到空前的繁榮。京劇繼承了皮簧戲的藝術,成就及其豐富的劇目。不但有二簧、西皮、吹腔、四平調、撥子等屬於二簧系統的劇目。京劇演員能稱上“角”的,唱,念,做,打;手眼身法步,都應該有自身紮實的硬功夫!舞臺上壓得住觀眾,讓觀眾慕名而來;讓觀眾感覺到,這場戲沒有你,而心裡失落落地!
早期唱京劇的“角”,一般都說來頭不小,有架子。其實,他有他們的“味”兒!比如,上場前,衣帽穿著,都是別人侍候;上場之後,面對觀眾的熱情,他心裡自然告訴自已:不能鬆懈!提足自已的精氣神,把演出推向高潮!大戲結束,自然累得疲軟,幫忙脫靴子,扇扇子,端茶遞水,這也是戲班子員工和徒弟的舉手之勞!
京劇是中國的國粹,卻是離不開,為京劇藝術作出卓越奉獻的前輩和後人!比如,梅蘭芳,京劇大師,梅蘭芳在50餘年的舞臺生活中,發展和提高了京劇旦角的演唱和表演藝術,形成一個具有獨特風格的藝術流派,世稱“梅派”。代表作有《貴妃醉酒》、《天女散花》、等,並先後培養多少優秀京劇著名老師和學生。所以說:京劇裡被稱為“角”的老師,我認為不過分,不誇張!
回覆列表
當然是角的藝術!四大鬚生,四大名旦,無不以個人的藝術聲望頗得觀眾的喜愛!並依其收入養活了戲班眾多藝人的生活!看看現在:如果國家不圈養著,角兒本身都生存不下去,何況一家老小?為什麼?藝術水平特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