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西府趙王爺
-
2 # 獨秀文苑
劉秀是漢室後裔。而封建社會注重於法統的延續,禮法森嚴。
劉秀作為開創之主,以封建禮法統治國家,再者在當時的社會中,十分注意禮法傳承,劉秀身為皇帝自然不能違背。而在東漢立國之初就是以西漢作為正統,而他也是宣稱自己就是漢朝的繼承者,因為這裡面涉及到正統的地位問題,我們都知道雖然西漢已經滅亡了,而且還是被王莽這個外戚給滅掉的,而劉秀他們這些人起兵反抗新朝的時候,是打著漢朝的旗號的,而且當時整個中原是存在著好幾個漢政權的,那麼這裡面也就涉及到誰才是正統的情況了。
-
3 # 薛白袍
劉秀不是繼承西漢,而是再造一個王朝,把天下又打了一遍。
所以他建立的王朝被後世稱為東漢,就是為了區別劉邦建立的西漢。
如果不是王莽亂政,篡了大漢王朝的江山,大約劉秀這輩子會在老家當個放牛娃,當個富家翁,平平淡淡過完一生。
甚至他哥哥劉縯不莫名其妙被更始帝劉玄害死,劉秀都不可能有當皇帝的機會。
西漢末年那段歷史其實挺好玩的。
王莽像個穿越者,劉秀是天選之人,他哥哥劉縯一開始以為自己是王者,以王者之姿登場。
王莽生於公元元年的,在篡位之前他的行動做派簡直就像個聖人一樣。
他禮賢下士,待人謙恭,他常常把自己的錢財拿出來分給窮人,甚至賣了自己車馬來接濟窮人,王莽的名聲太好了,聲望太高 ,他篡漢當皇帝,可以說是眾望所歸的一件盛事。
當時如果王莽不篡位,天下人都會不答應的。
但是當上皇帝后的王莽實行了一系列的超前改革,因為太超前了,比如土地收回國有,平均分配,每個人都必須參加勞動才有飯吃,勞動最光榮,比如廢除奴婢制度等,難怪有人懷疑王莽是現代某位失蹤科學家穿越回去的。
他太像一位理想主義者了,想在公元9年到公元23年建立一個大同社會,理性很豐滿啊。
王莽的改革幾乎動了當時所有人的蛋糕,所以很快激起了一波一波的反抗,王莽從眾人擁戴,變成了萬人嫌棄。
反對者中就有劉家兄弟。
因為王莽篡奪的是劉家的江山,由於漢武帝的推恩令,很多劉姓後代其實都成了劉備那樣的織蓆販履之人,混的好的也許成為跺一腳自己村顫一顫的小地主。
比如劉秀他們家。
而王莽的亂政給了這些已經被邊緣化的劉家人一個機會,一個翻身的機會。公元23年坐在宛城皇帝位的更始帝劉玄,看著一位叫公賓的人送上的王莽的人頭不無感嘆的說:
莽不如是,當與霍光等。王莽啊,如果你不亂搞,不當皇帝,大約能和霍光一樣是個權傾朝野的權臣,死後還能享受國葬陪葬皇陵。
旁邊的他的妃子韓夫人聽後掩脣輕笑道:如果王莽不稱帝,現在大約您還是個被通緝的逃犯,不會坐在皇帝位上感嘆吧。
王莽稱帝對於劉家子弟來說是個機會,但是劉秀從沒想過這是自己的機會。
王莽稱帝后,劉秀從沒有取而代之的想法。
少年時劉秀曾在京城求學,見過王莽的儀仗隊金吾衛,但是他遠沒有他的老祖劉邦見到秦始皇車隊時的豪氣,也沒想過大丈夫當如是。
少年劉秀的看到金吾衛很羨慕,只是羨慕金吾衛,覺得自己這輩子如果能當上金吾衛然後娶了自己最喜歡的那個姑娘,就足矣了。
所以他說出了自己這輩子的最高理想:
仕宦當作執金吾,
娶妻當得陰麗華。
後來這句話被一位叫李子柒的姑娘的粉絲學了去。
劉秀的理想一直很現實,和他的人一樣。他大哥劉縯的理想卻很高遠,他一直想做大事,一直在積蓄力量,新朝3年公元22年,機會來了,這時天下連歲災蝗,寇盜鋒起。
為了躲避家鄉的饑民,劉秀跑到宛城做賣糧食的買賣,生活無憂。
這時有一個叫李通的商人找到了他,李通拿出一個當時流傳的讖語勸劉秀起兵反新。這讖語是這樣寫得:
劉氏復起,李氏為輔。
估計這就是李通編的。
劉秀知道自己哥哥劉縯一直在暗中招兵買馬,準備推翻王莽奪回劉家江山,他不會放棄這次王莽新朝崩盤的機會,劉秀權衡再三同意李通的建議,買兵器戰馬,在宛城起事,而與此同時,他大哥劉縯已經在老家舂陵,舉起反抗新朝的大旗了。
他們打出恢復漢室江山的旗號。此時距離漢亡不過十餘年,王莽新政搞得人心惶惶,很多人都開始思念起漢朝的好來。
劉縯劉秀兄弟本就是漢朝皇族,血統可考,此時打出興復的大旗,很容易凝聚天下思念大漢人的人心。
這叫正義。只有程式正義,行動才會無往不利。
況且,劉縯一直以來的執念,就是恢復大漢江山。
劉縯從小就有大志,王莽篡漢後對於恢復大漢劉家江山他更是耿耿於懷。
劉縯對於自己能恢復大漢江山很有信心,他曾經拍著劉秀的肩膀說:如果我是劉邦,你就是劉邦的弟弟。
劉縯的性格豪放,頗有九世祖劉邦的風采,他很有魅力,王莽新朝末年,劉縯在老家舂陵拉起隊伍,反抗新朝,這支隊伍很快發展成十幾萬的規模,成為反抗軍中的主力,頗受矚目。
劉縯的行動做派,就是小說中的主角,傳說中的天選之人。
他給自己的定位也是如此,以王者之姿爭奪天下,但是他沒想到這次老天選定的不是他,不是頗效乃祖劉邦的人,大約老天爺覺得都是劉邦略顯單調,所以這次上天選擇了文靜隱忍的劉秀成為位面之子。
==================
-
4 # 宋安之
而且劉秀用“漢”為國號,本來就正常,因為劉秀是漢高祖劉邦九世孫,本來就屬於西漢宗室,並非是硬拉關係,身為宗室之後他光復漢家天下,並且以“漢”為國號不是很正常嗎?
更何況當時西漢才滅亡十幾年而已,有很大的人心基礎,以“漢”為國號,這樣一來自然有利於統治,何樂而不為呢?
而且人家劉秀除了以“漢”為國號以外,享受的待遇分明就是開國皇帝的待遇,諸如劉秀的廟號是世祖,並非是守成之君中“宗”的廟號,不是說以“漢”為國號就享受不了開國皇帝的待遇了。
-
5 # 歷史至上
劉秀作為一個東漢的開國皇帝,卻尊奉漢宣帝劉詢為祖、漢元帝劉奭為父,延續“漢”這個國號,其實是有很多難言之隱的。
百姓對漢室的感情很深,是王莽把天下搞得大亂,百姓過得還不如西漢的時候,劉秀也是為了爭取民心,防止別有用心的人打著“興復漢室”的由頭作亂。而如果建立一個新朝則會引發百姓的牴觸情緒。
-
6 # 海中巖haha
劉秀能當皇帝就沾了他姓劉的光,這和後來的劉備情況一樣,他倆都是本身沒沾祖上的光,只是因為姓劉取得了對別的姓的人更高的合法性。新朝最後群雄並起,天下大亂,可以說誰也不服誰,大家都很難統一的,但由於樸素的正統思性,大家就統一認定劉才是正統,只有姓劉的才可以當皇帝,不姓劉的不行,這就減少了很多競爭者,當然也原來不姓劉改姓冒充的,但劉秀可是根正苗紅正宗的劉(劉備就不一定靠得住了)。如果劉秀一定要當一個和前朝無關的開國皇帝,正統性優勢就不存在了,這是極大的浪費,能和他競爭的人太多了,掛出劉這個招牌可以更多的吸引人過來,是很合算的。
-
7 # 看不見的角落
(劉秀)
其三,劉秀繼位之時,天下仍然紛亂。劉秀登基的當月“赤眉立劉盆子為天子”,更始帝仍然在長安奄奄一息。竇融、隗囂、公孫述等也各霸一方。劉秀在他的詔書中說:“王莽篡位,秀髮憤興兵,破王尋、王邑於昆陽,誅王郎、銅馬於河北,平定天下,海內蒙恩。上當天地之心,下為元元所歸。”實際上,劉秀只有昆陽之戰和誅滅王郎,銅馬的功績。相比於其他人,此時的劉秀更需要西漢的宗室支援來擴張勢力。這一舉措也是有效的,在劉秀即位後不久,宗室劉茂自號“厭新將軍”,率眾降,封為中山王。這就意味著宗室已經認可了劉秀的地位,劉秀統一全國也是指日可待了。
文:經典守望者
-
8 # 閏土看歷史
光武帝劉秀建立的東漢與西漢其實是沒有多大聯絡的。嚴格說來基本就是兩個不同的王朝,因為東漢和西漢之間隔著一個王莽建立的新朝。東漢江山取自新朝,而非取自西漢。那麼劉秀為何不令立國號,而是依舊繼承“漢”這個國號呢?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血緣關係,劉秀是漢高祖的第九世孫。據《後漢書. 光武紀》記載,劉秀是漢高祖劉邦的後代,並且還列出了系譜。
雖然劉秀建立了朝代,但自己畢竟是漢高祖劉邦的後代,繼續沿用祖先訂立的國號,這合情合理,也就沒必要重新定國號了。
二,漢的稱號在當時屬於金字招牌,易於爭取民心,表示自己的正統地位。王莽代漢的初期,由於漢朝後期的腐敗和社會矛盾的尖銳,朝野上下都已經對漢朝統治者失去了信心,把所有的期望都轉移到號稱賢能之士的王莽身上。所以王莽才能在官員和百姓的擁戴下,大膽的逼迫漢帝禪讓皇位,建立新朝。
三,為表明自己是漢朝正統,劉秀認漢元帝為父,而自己的生父劉欽則不在國家祭祀大典之中。劉秀是漢高祖劉邦的後代不假,但屬於旁系子孫,非嫡系子孫。哪怕是自己已經消滅所有對手,放心坐在龍椅上了,劉秀仍然對比事耿耿於懷。畢竟嫡系子孫跟旁系子孫是天上跟地下的區別,但他的生父劉欽確實不是漢高祖的嫡系子孫呀!最後由文臣討論後一致決定:
總結:
-
9 # 哇哦歷史
師出要有名。名不正,則言不順。在一個亂世裡(強調:亂世),要想得到天下,僅僅有武力、有謀略是沒有什麼用的,重要的其實是民意。民意甚至是一個前置條件。
我們從兩個角度解讀民意,它一是指最廣泛的草民百姓的認可度,二是指當世優秀人才的認可度。否則,論實力,袁紹遠超曹操,項羽遠超劉邦,為什麼後者沒有得到天下?
就是因為缺少了廣泛的民意認可、以及優秀人才的認可。
順應民意,必須有一個好的名義,務必最大程度得到這兩種人的認可。你要發動戰爭的理由是什麼?
以三國為例,曹操的理由是最好的,劉備的理由是其次的,孫權則是沒有理由的。曹操堅持自己不稱帝,宣稱要匡扶漢室,這是最好的理由。因為誰不同意他的想法,誰就是不忠。並不是別人說你不忠,是你自己也認為不忠。因為在古代,忠孝思想在人心目中的地位堪比神聖,而當時東漢的末代皇帝還在位,老百姓自然要選邊站在曹操一側。
劉備就要排到其次了。他自稱“中山靖王之後”,是漢景帝的兒子劉勝的後代。這個理由,要比曹操略差一點,它是告訴人們,我是老劉家的後裔,所以我起兵爭奪江山,這是拿回我們老祖宗的東西而已。這倒是也有一定的民意基礎。不過,這個理由悖論的地方在於,現在姓劉的皇帝還在龍椅上,江山一直沒有丟,所以劉備的主張就要差一個級別了。
孫權則是毫無理由。他雖然能夠憑藉自己的能力,治理好江東一帶,並讓百姓擁護,然而他可能永遠無法說服北方地區的老百姓,要想統一,只能依靠武力了。
那麼,為什麼大家不直接征服就完事,那樣不很簡單嗎?
原因也不復雜——任何一個皇帝,都不僅僅是希望自己奪得天下,更希望在家族的管理下,王朝能永遠存續下去。而他們知道,僅僅依靠武力獲得的天下,而沒有收穫人心,政權是無法長久的。某種程度上,歷史上的短暫或短命王朝都歸因於這方面。
為什麼劉秀不另起一個朝代,而甘做一個繼承西漢的“牛後”呢?現在我們回到劉秀的話題。首先,做西漢的牛後,不也挺牛嗎?其次,根本還是名義的原因。
當時王莽篡權,搞得全國烏煙瘴氣,民不聊生。這樣的背景下,起兵最好的理由,不是我要奪江山,而是我替老百姓把偷竊大漢朝、擺爛大漢朝的王莽幹掉。
所以,赤眉軍,綠林軍借用這個名義,同樣得到了廣泛的民意基礎和人力支援,勢力很大。
假如這時候劉秀不以光復為名,而是自己另開一個朝代,那麼他和綠林軍、赤眉軍有什麼區別?老百姓充其量把他看作第三支農民起義軍而已,也就得不到全天下的人心支援,得不到優秀士人的支援。
然而,劉秀棋高一著,告訴人們,第一我根紅苗正,本來就是漢高祖的九世孫;第二我不會另起爐灶,而是要光復我們大漢王朝。
這樣,劉秀就具備了其他武裝力量望塵莫及的高度和優勢,民心所向,優秀人才支援,最終成功實現光武中興,其實是水到渠成。
-
10 # 尋根拜祖
這是現代人的說法,是不瞭解當時社會環境的表現。古代任何一個新政權的建立,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通過天命驗證新政權的合法性;任何一位新皇登基,也要驗證自己皇位的合法性。古人稱之為天命所歸,否則政權不穩,皇位難保!
古人執著於天命,是劉秀甘願繼承西漢的起因現在我們把“天命”叫做迷信,其實在古代這是一門大學問!董仲舒提出“天人感應”,意思說人間所發生的一切,都代表了上天的意志。如果皇權不合法,就得不到上天的護佑,政權就會出現危機!
這種理論在《尚書》中比比皆是!我們知道,西漢是代替秦朝出現的第二個帝制政權。西漢建立後,就曾經為政權的合法性,進行了百餘年的“研討”。這個過程相當艱苦,相當漫長,直到西漢滅亡,這個話題都沒有停止過!
自董仲舒後,理論界還誕生了一門學科——讖緯學說,讓天命理論更加深入人心!這就是歷史背景,沒有哪一個政權,敢逆著“天命”玩!
說幾個具體事件,就知道天命論的影響力之大。新朝滅亡後,天下混戰,先後出了十位皇帝,其中有七位號稱是劉邦的後人,自己是恢復漢家政權,其實有的就是冒名頂替宗室身份而已。為什麼會這樣?因為當時社會上流傳著一個讖言:劉氏復興!這就是天命,只有劉邦後人才有資格,所以必須順著天命來。
劉秀在登基前,也猶豫觀望了很久,直到有一天,有人向他獻上了《赤伏符》,他才高高興興地登基繼位。《赤伏符》是啥?就是寫著幾句含混不清的語句的小木片,內容解讀起來都費勁。不過這就是當世人奉為神聖的“圖讖”,就是代表上天的意志!
政權合法性和皇位合法性的驗證過程中,劉秀難以自圓其說劉秀為了應天命,就要向天下人解釋兩件事:第一他建立的政權是合法的;第二他劉秀做皇帝是合法的!這兩件事是獨立的,必須分別驗證。
怎麼驗證政權是合法的呢?劉秀有一個天然優勢,他本來就是宗室後裔,既然天命說“漢室復興”,那麼我宣佈,建立的政權不是新政權,而是恢復老祖宗的家業,不就行了嗎?
這個技巧很高明,因為不是新政權,所以不需要驗證合法性,西漢的合法性已經驗證了兩百多年了。似乎劉秀的投機取巧很成功,好吧,暫且認為他順利通過了第一條論證。
劉秀雖說也是儒生出身,但學問明顯不如朝中的博士們。在別人的指點下,劉秀做了些變通,終於把自己的身份搞合法了。
可是一回頭,發現身份合法的同時,原來投機取巧獲得的政權合法性,又因身份出現了新問題。這個問題就是:既然你是西漢的大宗,應該一脈相承繼承,可是,在你和前漢之間還有個新朝的王莽,明顯皇權不連續,要說政權繼承,你繼承的是王莽,而不是前漢!也就是說,投機取巧不成立,必須要驗證你的政權代替新朝的合法性!
繞了一大圈,又回到原點,怎麼弄都是漏洞百出!
無奈之下,他只好篡改歷史,犧牲王莽和他的生父朝中有的是高手,博士們幫打了兩個完美的布丁!
第一、犧牲王莽,不承認他的新朝
於是,王莽和他的新朝倒黴了,被東漢政權憑空抹黑消失!這就是王莽留下歷史罵名的根源,一切都是東漢政權宣傳的需要,不惜睜著眼睛說瞎話!
第二、犧牲生父,將自己夾塞併入大宗
在博士們的指點下,劉秀嚇得趕緊把祖上四代掃出太廟,對外宣佈:俺爹是違法的,漢元帝劉奭才是俺親爹!
哈哈,我沒開玩笑!劉秀追認了比他大69歲的漢元帝為爹,硬通過夾塞的方式,讓自己成了漢室嫡系!
按照宗法制,既然有大宗的嫡系身份,那麼繼承皇位就是合法的!宗法制是承認過繼關係的!於是劉秀的親爹被剝奪了當爹的權利,老老實實回到家廟接受供奉。
這種思想之下,劉秀當個“牛後”,都是絞盡腦汁,犧牲了親爹才做到,還談什麼“雞頭”!
像劉秀這種情況,歷史上比比皆是,絕不是個案。比如,劉備為什麼腆著臉,四處炫耀自己是皇叔?歷史上又為什麼出現那麼多以“漢”為國號的政權?甚至連武則天也湊熱鬧,硬把自己說成西周姬姓後人,改唐為周。最好玩的是,連匈奴人劉淵也來蹭熱度,宣稱自己是劉邦後人,也搞了個“漢”政權。
說白了,不是劉邦有多可人,而是需要他這個大招牌,來幫自己“糊弄”老天爺!
回覆列表
其實這個很正常,延續“漢”的國號乃是最符合當時劉秀的利益的!
但是東漢和西漢不一樣,這是兩個完全斷代的朝代,在兩漢交際期間,存在著王莽建立的新朝。
最關鍵的是,在劉秀建立東漢王朝之前,已經有一個延續漢朝血脈傳承的玄漢王朝。其皇帝劉玄也是長沙定王劉發之後,血脈上不比劉秀遠。而且劉秀還一度在其底下稱臣,後來兩人鬧掰了,這才另起爐灶。
所以,東漢王朝名義上稱之為漢,但其實已經是一個全新的王朝,而劉秀也是正兒八經的開國之君。那麼,有著開國之功的劉秀,為何還要以漢為名,而不是新建一個王朝呢?
這主要還是一個身份問題,前面說過,劉秀他是漢朝宗室,即使是遠得不行的旁系,但他總歸是姓劉,都奉劉邦為祖宗。由於西漢的存在,劉姓已經和漢朝嚴密的捆綁在一起,即在天下人心裡,漢朝就應該姓劉。
所以我們可以發現,在中國歷史上,以“漢”為國號的朝代或者政權,其實是最多的。比如三國時期劉備所建立的季漢、十六國時期劉淵所建立的前漢、五代十國時期劉知遠所建立的後漢,還有什麼北漢、南漢、成漢等等。值得一提的是,劉淵其實只是一個匈奴人,他建立前漢的理由是匈奴曾經與漢朝長期聯姻,他身上流著劉氏皇族的血。實際上。名義上講,這樣確實有一定道理,但事實上,漢朝和親匈奴派去的公主,大部分都是宮裡隨便找的宮女,賜予了一個公主稱號而已。所以,劉淵和劉邦到底有沒有血緣關係,還說不準呢。
當然了,相對於後世那些各種“漢朝”的功利性,劉秀所建立的東漢,無疑是最正統的。畢竟東漢是緊接著西漢,而且劉秀也是正兒八經的宗室子弟。而且,如果嚴格的按照法統延續的理論來講,劉秀所建立的東漢,其實和西漢沒有太大的區別,僅僅就只是遷都而已。
因為王莽的新朝滅亡後,取而代之的不是劉秀的東漢,而是劉玄的玄漢,也就是歷史上著名的更始政權。而這個政權,一開始就是為興復漢室而出現的,更始帝劉玄也是正兒八經的西漢皇族子弟,其都城也在長安。所以,對於更始政權,我們可以認為他是在西漢的復國,即西漢的延續。
而之後劉秀當時也是玄漢王朝下屬的臣子,位列九卿之一。只不過後來,劉秀和老哥哥鬧翻,跑到河北另起爐灶,並在更始政權滅亡後,收拾殘局,一統天下。雖然領導班子換了,但其延續西漢政權統治的性質沒變,法統地位算得上是一脈相承。
唯一的改變是,東漢的都城從長安遷到了洛陽。這就和歷史上那些因為遷都而被劃分成兩段的王朝接上了。
所以,總結來講,劉秀延續漢的國號,合情合理,完全沒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