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家鄉的酒4317
-
2 # 妖精
個人感覺,現在哪有什麼大師級別的人物,更遑論國學大師。看了幾位朋友的回答,說得都特別在理:目前魚龍混雜,難有大師出現。但如果說老一輩的傳統文化研究者,還是有些老先生值得我們敬佩的。
比如,傅佩榮老師。
傅佩榮是臺灣大學哲學系碩士,美國耶魯大學哲學博士,曾經師從哲學大師方東美先生和余英時教授。可見,傅佩榮的這個學術背景還是過硬的。博士畢業之後,傅佩榮先生就在歐美國家教學,他在宗教哲學、中國哲學(孔孟老莊思想),以及譯解傳統經典方面,具有出眾的造詣,做出了不少研究成果。
傅佩榮先生學養深厚且融貫中西,因此被稱為“中西文化的擺渡者”,更因嚴謹的治學態度而備受學界尊敬。傅佩榮的主要作品有《國學的天空》、《先秦儒家哲學》、《哲學與人生》、《心靈的旅程》等。這些作品,既有心靈勵志方面的,比如《燈下哲思》 、《走向成功人生》 ;還有翻譯類作品,比如《從上帝到人》、《科學與現代世界》,也有哲學和傳統文化方面的,比如《儒家哲學新論》、《中西十大哲學家》等
傅佩榮在《先秦儒家哲學》一書中提出了一個比較顛覆性的觀點:荀子並非儒家,因為他對人性和天道的觀點,完全偏離了孔孟思想。他還認為,自秦朝之後直到清朝,官方扶持的學說也不是真正的儒學,因為,儒學的核心理念與帝王專制是相悖的,在帝王專制的時代裡,佔據著統治地位的思想學說,起核心不可能是純粹的儒家學說,不過是外儒內法而已。以西方文化的視角去分析儒家思想,這傅佩榮先生的著作中比較突出的一個特色,也是一大價值。
言歸正傳,國學八輩子學不完,《資治通鑑》毛主席看了十幾遍。試問,誰喜歡郭沬若,徐志摩;還是魯迅、胡適或諾貝爾獎擦肩而過者梁啟超呢?我想很難肯定回答。在此我得先向為學術奉獻的先人們三鞠躬再說。
就個人而言,我最喜歡錢鍾書。在逆境中“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的淡定從容和睿智。在愛情觀上既有一見傾心的西方浪漫又有“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的儒家風範。他為人處事“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的諸葛亮品格。我看了《我們仨》喜歡上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