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歷史寶藏

    姬周是一個以農業生產為主的民族。

    傳說周族的始祖后稷為大舜的農師。后稷自小便熱衷農藝,長大後更是遍閱百草,掌握了一些農業方面的知識,而後便作教稼臺以講授農事,在今扶風、武功一帶教民先民種植穀子和小麥,傳播農耕文化,成為遠古時一位大農藝師,被尊稱為農業始祖。

    后稷畫像

    后稷的“稷”字有禾有田,均與田畝莊稼有關。

    《史記》中也有相關的記載:“(后稷)遂好農耕,相地之宜,宜谷者稼穡焉,民間法則之”。后稷也因此被譽為“農耕始祖”。

    關於后稷的傳說在周人的故地——陝西地區廣為流傳。

    位於陝西武功古城外的后稷教稼臺

    后稷教稼臺如今巍巍屹立在陝西武功縣故城東門外,宛如寫在中華大地上的一部農業史奇書。

    為什麼在陝西地區會有關於中國農業發源的傳說呢?

    這和陝西黃土地區的氣候和土壤環境息息相關。

    扶風、武功位於關中平原偏西部,屬暖溫帶溼潤季風氣候區,四季分明雨量豐沛,且有渭河沖積平原和河流階地,土壤疏鬆肥沃,比較適合工具簡單的原始農業的發展。

    農業誕生後,其傳承也經歷了一段坎坷的歷史。

    后稷所代表的是周人早期歷史階段,但到了不窋時代,由於夏后氏政衰,周人不得不“竄於戎狄之間”,經歷了一段曲折的遊牧生活階段。《國語》中有記載:“及夏之衰也,棄稷不務,我先王不窋用失其官,而自竄於戎狄之間”。然而周人雖然處在戎狄諸之間,還是沒有受遊牧民族逐水草而居的生活習慣的潛移默化,仍然保留著以前的農耕生活方式。《史記》載:“公劉雖在戎狄之間,復修后稷之業,務耕種,行地宜,自漆、沮度渭,取材用,行者有資,居者有畜積,民賴其慶”。“務耕種,行地宜”等記載,都體現了周人固有的農耕文化傳統。

    美麗富饒的關中平原,自古便是適宜人類生存繁衍的一方勝地。被稱為華夏之創始的周朝就是在這片土地上不斷髮展壯大,進而逐鹿中原,一統華夏。天府之國,見證了西周從發源到興盛的點點滴滴;天下陸海,記載著周人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精神。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老父親78歲,腦梗塞昏迷20天了,做了開顱手術,現在血壓、心率正常,有什麼能讓他甦醒的辦法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