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是宋代文壇革新的領導者之一,也是一名全能的文學創作者。他強調“文”、“藝”兼修,憑藉自己獨特的風格與流暢的筆觸,展示出高雅的文學藝術境界。一、豪放風格蘇軾是豪放派的創始者,同時也是豪放詞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善於運用氣勢磅礴的意象來表達自己慷慨激昂的豪情,並把悲壯、蒼涼等情感充分融入詞中,拓寬了詞的創作範圍。首先,從場景的角度看,蘇軾豪放詞中所描寫的場景具有氣勢恢弘的特徵,顯得尤為廣闊而雄壯。例如《念奴嬌·赤壁懷古》,其中便描寫了壯美的場景,展現了雄渾的意境,是豪放派詞風的典型體現。前三句描繪長江遠景,次三句描繪古戰場近景,下片懷古抒情,由英雄聯想到自己。總體表達了對時光流逝的慨嘆,且抒發了人生如夢之感。其次,從情感的角度看,蘇軾豪放詞注重直抒胸臆,十分自由而奔放。例如《江城子·密州出獵》,表達了蘇軾忠心報國的一腔熱血,抒寫了豪情壯志和奮勇殺敵的意願。開篇的“老夫聊發少年狂”便引領全詞,以“狂”字引人注目。接著描寫出獵的場面,以少年孫權自比,更烘托出“狂”的豪興。之後由實轉虛,描寫“少年狂”的胸懷,加上“酒酣”為襯,更加顯得豪情四溢。最後,從內容角度看,蘇軾豪放詞的內容與題材極為豐富。比如《浣溪沙》五首中,描寫了尋常農事,充滿了生活氣息。其不僅展示了普通的農家生活畫面,並且還融入了清爽自然的風格,讀來令人耳目一新。蘇軾是用詞作描寫農事的第一人,使詞在題材與內容方面得到進一步拓展[1] 。二、婉約風格除了豪放詞以外,蘇軾也擅長婉約詞的創作。他突破了以往的婉約詞選材範圍,使婉約詞逐步走入了高雅的文學殿堂,形式也變得越來越端正。首先,蘇軾的詠物類婉約詞展現了物我交融的境界,能夠藉助具象事物表達自己的真實感受。例如《西江月》,“玉骨那愁瘴霧……不與梨花同夢”,主要是透過詠梅來表達自己的哀思,讓人根據梅花的形貌產生聯想。詞中把梅花這一意象和自身的情感結合起來,達到了物我相融的效果。其次,蘇軾的婉約詞還帶有委婉、淒涼的美感。在他之前,婉約詞大多是描寫一些閨閣相思、離愁別緒、春花秋月等,而他沒有流於俗套,而是創新了婉約詞的形式,讓人讀來產生高雅的享受。例如《蝶戀花》,“記得畫屏初會遇……人前深意難...
蘇軾是宋代文壇革新的領導者之一,也是一名全能的文學創作者。他強調“文”、“藝”兼修,憑藉自己獨特的風格與流暢的筆觸,展示出高雅的文學藝術境界。一、豪放風格蘇軾是豪放派的創始者,同時也是豪放詞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善於運用氣勢磅礴的意象來表達自己慷慨激昂的豪情,並把悲壯、蒼涼等情感充分融入詞中,拓寬了詞的創作範圍。首先,從場景的角度看,蘇軾豪放詞中所描寫的場景具有氣勢恢弘的特徵,顯得尤為廣闊而雄壯。例如《念奴嬌·赤壁懷古》,其中便描寫了壯美的場景,展現了雄渾的意境,是豪放派詞風的典型體現。前三句描繪長江遠景,次三句描繪古戰場近景,下片懷古抒情,由英雄聯想到自己。總體表達了對時光流逝的慨嘆,且抒發了人生如夢之感。其次,從情感的角度看,蘇軾豪放詞注重直抒胸臆,十分自由而奔放。例如《江城子·密州出獵》,表達了蘇軾忠心報國的一腔熱血,抒寫了豪情壯志和奮勇殺敵的意願。開篇的“老夫聊發少年狂”便引領全詞,以“狂”字引人注目。接著描寫出獵的場面,以少年孫權自比,更烘托出“狂”的豪興。之後由實轉虛,描寫“少年狂”的胸懷,加上“酒酣”為襯,更加顯得豪情四溢。最後,從內容角度看,蘇軾豪放詞的內容與題材極為豐富。比如《浣溪沙》五首中,描寫了尋常農事,充滿了生活氣息。其不僅展示了普通的農家生活畫面,並且還融入了清爽自然的風格,讀來令人耳目一新。蘇軾是用詞作描寫農事的第一人,使詞在題材與內容方面得到進一步拓展[1] 。二、婉約風格除了豪放詞以外,蘇軾也擅長婉約詞的創作。他突破了以往的婉約詞選材範圍,使婉約詞逐步走入了高雅的文學殿堂,形式也變得越來越端正。首先,蘇軾的詠物類婉約詞展現了物我交融的境界,能夠藉助具象事物表達自己的真實感受。例如《西江月》,“玉骨那愁瘴霧……不與梨花同夢”,主要是透過詠梅來表達自己的哀思,讓人根據梅花的形貌產生聯想。詞中把梅花這一意象和自身的情感結合起來,達到了物我相融的效果。其次,蘇軾的婉約詞還帶有委婉、淒涼的美感。在他之前,婉約詞大多是描寫一些閨閣相思、離愁別緒、春花秋月等,而他沒有流於俗套,而是創新了婉約詞的形式,讓人讀來產生高雅的享受。例如《蝶戀花》,“記得畫屏初會遇……人前深意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