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箇中滋味12

    百年來我們一直在追趕世界前沿,大部分人與資金都用在經濟發展與國防安全上了。誰能不用地基就能蓋成摩天大樓,為什麼對科學工作者與教育這麼大的壓力,他們也要養家,可憐的收入他們怎麼能專心的投入研究,如果他們能像演員的收入,我們的科學家可能會讓我們的科學發展的更快。這是分配的問題。希望更多的關注他們的生活,讓他們更輕鬆的投入研究。科學不是可以急於求成的事

  • 2 # 刁博

    195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楊振寧的碩士學位就是清華大學的,說清華大學沒有培養出諾貝爾獎得主是不妥的。當然除了楊振寧,清華大學的確沒有走出過其他諾貝爾獎得主。

    培養諾貝爾獎並非只是一個大學或幾個大學的任務,把最能出諾貝爾獎的哈佛大學、哥倫比亞大學等高校空投到另外一個國家,那些大學的光輝很可能會磨滅掉。一所大學不是一個孤立的系統,會和外界有著密切的聯絡。走出了很多諾貝爾獎得主的大學,她們無一例外都能夠吸引最優秀的學生;能夠吸納最傑出的教授、科學家;能夠有著嚴謹活躍的學術氛圍;能夠獲得來自各界的財力支援……

    以楊振寧為例,雖然他的基礎教育階段是在戰火紛飛的舊中國完成的,但是他卻接受到了良好的基礎教育。他的父親本身就是數學教授,良好的家庭教育為他的基礎教育打下牢固的基礎。當時的西南聯大彙集了國內的最優秀教授,有很多還有著國外留學經歷,能夠有機會接觸到當時比較前沿的學問。楊振寧後來能夠得到諾貝爾獎有其必然因素所在。

    清華大學以及國內其他高等學府難以培養出諾貝爾獎,需要從多個方面進行分析。比如中小學階段的基礎教育是不是有問題?高校裡的教授是不是工作方面做得不夠出色?良好的學術氛圍到底有沒有?高校能否留住人才?有沒有能力提供充足的經費?公民是否尊敬科學家?社會對科學家的認可度如何?一大串問題需要去回答。整個社會都需要去反思。沒有培養出諾貝爾獎,把責任推給國內幾所大學,這是推卸責任。這樣的態度不可取。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病人拒絕接受治療而醫生堅持給予治療,那麼你會怎麼評價這個醫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