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企業家的工匠精神
-
2 # 一本正經播報
我認為垃圾分類的確是公民應該為子孫後代所盡的義務,同時垃圾分類以後會更加便於垃圾處理,垃圾重新利用。既培養了公民的環保意識又解決了垃圾難於處理的問題。而且可能還促進了上游產業的發展,比如玉米無須無皮,蝦只有蝦仁,這樣子也促進了我們一些上游經濟的發展,為公民的垃圾分類也減輕了負擔!一舉多得,好事啊!
我認為垃圾分類的確是公民應該為子孫後代所盡的義務,同時垃圾分類以後會更加便於垃圾處理,垃圾重新利用。既培養了公民的環保意識又解決了垃圾難於處理的問題。而且可能還促進了上游產業的發展,比如玉米無須無皮,蝦只有蝦仁,這樣子也促進了我們一些上游經濟的發展,為公民的垃圾分類也減輕了負擔!一舉多得,好事啊!
近來,農村垃圾分類成效引來廣泛關注。剩菜等可腐爛垃圾堆肥漚糞,秸稈等可燃垃圾分解燃燒,飲料瓶等雜物留著賣錢,建築垃圾用於村裡填坑墊道,廢舊電池等由村裡統一處理。
無疑,農村垃圾分類及資源化利用模式成本低、見效快,值得在廣大農推廣。城市同樣需要以此為鑑。與環保基礎薄弱、垃圾分類意識缺乏的農村比,城市裡人們對垃圾分類認識更早,起步也早,效果卻不盡如人意。
農村垃圾分類的要旨在於精細化管理,打通了垃圾分類的“堵點”。垃圾分類是個繁複的系統工程,其鏈條在城市中更要長些,包括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等環節。目前的問題是,有的地方垃圾分類收集後並未對接製造新產品、堆肥、發電等資源回收產業,有的地方垃圾箱實現了分類,但各類垃圾裝運時卻又混在一起“一勺燴”,更多的困惑則是垃圾分類標準不細、居民不清楚該如何分類。打通這些梗阻,讓居民確認自己的垃圾分類努力有效,積極性才能釋放。
實現垃圾分類精細化管理,城市有充足的資源。社群是一條關鍵紐帶,可發揮指導居民準確分類的大用場。社群中也可吸納環保志願者,督促居民垃圾分類。城市中的拾荒者是初級的垃圾分揀者,可將這支力量組織起來,與社群的垃圾分類銜接配合。此外,還可制定優惠政策,鼓勵企業投身垃圾分類和治理。這些鏈條各顯其能,有利於城市垃圾分類的良性運作。
精細化管理,還需體現為引導與獎勵、管制和懲罰並重。這方面,不少城市做了有益嘗試。上海推出了環保積分,廢品分類回收即可累計積分,用以兌換商品和服務。在杭州,因為垃圾分類沒做到位,曾上演了“拒絕清運小區生活垃圾”的一幕。從成效看,這些舉措形成了一種氛圍和動力,促使居民改變對垃圾分類嫌麻煩、漫不經心的積習。
文明意識的進步有賴於社會管理的推動,垃圾分類也是如此。精細管理,細針密縷,才能真正讓城鄉居民認識到,垃圾分類絕非小事,從而杜絕任性,形成良好慣性。從小的方面,這將改變人們的生活習慣;從大的方面,則將改善生活環境,使我們收穫“生態紅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