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雩去

    晚清國文學者王國維在其代表作《人間詞話》中列出了讀書的三層境界。

    “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 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

    此話一出,很多文人紛紛效仿,經常把它拿來作為自己讀書的錘鍊階梯,而不斷自我鞭策。

    明代著名的哲學思想家王陽明在給家人的往來家信中也教育其侄說,讀書很重要,“切不可予以放縱”。

    後來王陽明又說“讀書學道”,說讀書這個層次是不一定要讀書就背誦,去全部記憶下來倒是其次,重要的是〔曉得〕。

    “只要曉得,如何要記得?要曉得已是落第二義了,只要明得自家本體。若徒要記得,便不曉得;若徒要曉得,便明不得自家的本體。”

    ――――《傳習錄》記載一朋友問王陽明:“讀書不記得如何?”時,王陽明給予的回答。

    這都是什麼意思呢?

    王陽明認為,讀書當然重要,而且是開拓智商,啟蒙智識的首個必須。

    至於讀書如何,如何讀書?

    〔道〕就在於在讀書中,你要摸索自己的本心,當然這裡面有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這和《人間詞話》裡列出的三層境界一樣,是告訴你,你自身在讀書時要有自己的體悟。

    初能望文生義,死記硬背,可小成。

    進能變通運用,巧舌如簧,有一得。

    終能深入淺出,知行合一,方大就。

    ①要先去看書,愛書,博覽群書,然後試著運用,把它們吸收,儲存到你自身的思考。

    ②這時候你就可以練習因讀而寫,在讀書中自然形成的讀書體悟。

    ――重劍無鋒,大巧不工

    寫作應該是油然而生的一種體驗,讀書也是。

    因此,如果首先連書都不會讀,也不愛讀,我們很難說這種為寫而讀,目的性明確的做法跟讀書境界這種有關學習的潛心修為有何關係。

    所以與其去想‘為寫而讀’到底是讀書的第幾層,不如現在就自然的去看,去寫。

    這樣在不經意的過程中,自己的見識也許就能水到渠成吶。

    ――以上總體來自老子的哲學總源。

    我們要注重基本功夫的培養,不要光看外在的表面。

    願你博覽群書學富五車文思泉湧妙筆生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一直裝作很陽光,是不是真的會變得陽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