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戲說程式人生
-
2 # 王樂希
給父母最好的孝心是陪伴。禮物雖好,也不及陪伴。也許一句普通的問候,一個關切的眼神,更能溫暖父母的心。常回家看看,多陪伴父母。這才是最好的孝心,最珍貴的禮物。
-
3 # 徵騎
現代華人嘴裡很花哨,基本言不由衷。用“表裡不一”來形容,有點文雅,很多人基本在學校裡都學會了,想想19年的教育,把原本誠實可愛的你變成現在虛偽、奸詐、冷酷、無情、自私、自利、自高、自大……老子天下第一的你,教育是多麼的強大!
那麼多的傳統節日,如今一個電話就過完了,這還是好的,有點良心的人!所謂“母親節”、“父親節”、“情人節”這種外來節日,看起來十分的高大上,剛開始紅火了一陣子,就變成了年輕人的惡搞了!
古語云: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中國幾千年前都給予了我們很好的啟迪,善待每一個親人,善待每一個朋友,善待每一個鄰居,善待每一種動物,善待一切可以善待的人和自然,難道不好嗎?
父親節,一個噱頭而已!多陪陪年邁的父母才是王道!給大家推薦一篇20年前的散文,是一個叫劉策的老先生寫的,名字叫《真情走紅》,看看很有意思!
-
4 # 神馬日記
孝行源於孝心。有孝心才會有孝行。
發在朋友圈裡的文章父親不一定會看到,但那也是一種“孝行”,起碼在內心深處,他還是想好好陪伴自己的父親。對於很多在外面打拼的年輕人來說,特意在父親節那天跑回家跟父親團聚也不太現實,特別是距離比較遠的,能打個電話問候一下已經不錯了。而更多的父親也不期待自己的兒子專程從千里之外趕回來和自己一起吃頓飯,畢竟怎樣都需要計算生活的成本。
同時並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在這一天回家陪自己的父親,路途遙遠之外,還有一種情況:他的父親已經不在人世了,所以在朋友圈發文只能是他紀念父親的唯一方式。而且我不覺得發朋友圈表達對父親的想念沒什麼不好,至少可以把孝心傳遞,而孝心是我們最不應該丟棄的做人的原則。
孝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都只是掛在嘴邊,真正去實行很難,人一但到了一定程度,上有老下有小,首要就是解決生存的問題,事業,家庭不可能都兼顧的很好,至少對我來說這一塊我不合格,投入太多時間在事業中,並沒有得到自己想要的結果,而忽略了家的存在,為此我有一種莫名的傷感。
至於父親的關係每次電話就那麼幾句就完事,沒有太多的話可說,說完就掛然後各忙各的,但換個角度想,為人父那天孩子這樣對我的時候,我又是一種什麼樣的心理呢,感慨太多,為求心中無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