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反正遼東當時對明朝中央是個禍害,為什麼不直接放火燒過去,一了百了?

16
回覆列表
  • 1 # 候塞雷的歷史手札

    為什麼明末不放火把整個遼東燒了?這個問題有點暴躁了。

    明朝的管理措施加強了中央政權對遼東少數民族聚居區的管理,加強了各民族之間的經濟、文化和貿易來往,加強了民族大融合,但也造成了一個很嚴重的問題,就是促成了女真人再次從鬆散的遊牧部落走向團結。

    1442年,建州衛、建州左衛、建州右衛,在明朝統治下形成一個強大的部落,滿洲主體部分成型,並開始不斷髮展壯大,吸收其餘部族。

    為了加強對女真的控制,鞏固其統治,明朝採取“分其枝,離其勢,互合爭長仇殺,以貽中國之安”,就是在女真各部之間進行扶持,保持女真各部之間的實力平衡,以致女真各部“各自雄長,不相歸一”,彼此互相牽制,陷於分裂、混戰不休的狀態。

    這種措施確實讓明朝加強了對遼東地區的統治,但也促成了女真各部對於統一的渴望,反而加速了女真各部的統一,對明朝的威脅也越來越大。

    首先,遼東地區並非只有女真族聚居,實際上是漢人、蒙古人等各民族大雜居,民族成分十分複雜,除了少部分軍士之外,更多的是平民百姓。

    一把火燒過去,到時候死的更多的是平民百姓而不是女真士兵,到時候必然會激起大規模民變,而且火攻燒死那麼多人有傷天和,朝廷必然要被天下所抨擊,遺臭萬年,黑鍋誰背?

    而且明邊軍在秋冬季節都會進行小規模燒荒,燒出大面積的隔離帶,一方面是阻止遊牧民族南下打牧草和放牧,減少衝突的機會,一方面減少遊牧民族南下的馬草供應,同時也是為了減少遊牧民族進行火攻的機會,更重要的就是為了防止有少數民族兵士躲藏其中突然爆出發動進攻進行劫掠。

    至於夏季,溼氣大雨水多,能燒到多少程度還是未知數。

    再說了,女真都傻嗎?傻乎乎站在那裡等著被燒?

    所以說放火燒遼東根本不現實,要真想解除他們的威脅,倒不如加強民族融合,將女真族徹底同化融合來得更加實際。

  • 2 # 草樣年華77

    幾個原因:

    1.領土需求上看,自古以來,中原漢族王朝對塞北胡人的土地都是不感興趣的,溫度低、氣候條件差,土地還不能耕種,對塞北沒有那麼迫切的土地需求。

    2.民族狀況上看,北方是蒙古、女真等遊牧與漁獵民族的根據地,他們一直過著逐水草而居和穴居的生活 ,尤其是遼東的女真族,長期生活在森林與白山黑水之間,對環境的適應性極強,還沒有漢族人安土重遷的習慣,即使家園被毀,他們依然可以到別處重建家園。

    3.打仗成本上看,一直以來,北方民族都是打仗成本低、作戰慾望強的一方,騎著戰馬,拿著馬刀弓箭, 嚼著牛羊肉、喝著馬奶酒就能南下,每次都能掠奪走大量的金錢、物資甚至奴隸。中原漢族王朝卻一直是 打仗成本高、作戰慾望弱的一方,跟北方少數民族作戰,不僅要準備好武器、鎧甲、棉衣,最重要的是準備足軍糧,所以經常要強調“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如果糧食耗盡,就只能撤軍、被動挨打。而且即使打 敗了女真,佔領了遼東又如何?除了拿點人家的棉衣棉襖、搶奪點他們的武器馬匹,還能有什麼收穫?那裡的土地不能耕種,無法就地取糧,中原漢族軍隊沒辦法長期駐守,等你撤走,遼東又成了女真人的地盤 ,還可以繼續生活、繁衍人口,謀取中原。1467年,明朝中期的“成化犁庭”就是例子,建州女真首領愛新覺羅董山被殺,明軍斬首1700多人,其餘都流放外地,建州老營被付之一炬,部眾屍橫遍野,建州女真幾乎遭遇滅頂之災,人口瀕臨零點,可即使這樣,建州女真也慢慢恢復了元氣,到了明朝末期,在首領努 爾哈赤的帶領下統一了整個遼東,建立了後金政權,成了明朝的夢魘。

  • 3 # 火雲邪神am

    明朝重用的那些江南士紳,東林黨只會內鬥貪腐當漢奸,別的方面是幹啥啥不行,所以用人才是王朝,公司興旺的最重要因素。

  • 4 # 追憶似水年華u

    牽一髮而動全身,當時的那些滿口仁義道德的“讀書人”的,勢力相當之大。他們之所以讀書,並不是為了救國,而是為了向世人展現身為讀書人的“特色”。這個特色嘛,其實也就是特權,畢竟這個權利連皇帝都可以罵。

    戰爭不是兒戲,如果真的放火燒了遼東,那就是傷筋動骨,得不償失的事。內有農民起義,藩王割據再加上這幫狗屁“讀書人”,外有女真,蒙古,倭寇等等外敵。就算打贏了又怎麼樣?消耗了原有的力量,農民起義會更加劇烈,女真更是會歡呼雀躍,那幫“讀書人”更是會口誅筆伐,倭寇也是在蠢蠢欲動,晉商等黑心商人聞風而動,藩王們各自蟄伏等待機會。還搞遼東?

  • 5 # 青山講歷史

    題主,你這腦洞有點大,佩服。

    不過,假如明末真的這樣做了,這行為跟努爾哈赤攻陷廣寧後,屠戮遼河百姓有什麼區別?

    當然,這是從性質下手來反駁行為的不正當性,具體緣由我們深入分析。

    第一,遼東戰略位置十分重要。

    這樣看,遼東就像是明朝的“哨塔”,是抵禦邊患的第一道防線。

    而第二道防線就是山海關,明朝有句話是這麼說的,“棄廣寧即棄山海”,意思是廣寧若是淪陷,山海關失守是必然的了,廣寧就是在遼東里面。所以說,如果沒有遼東,明朝會直接面對邊患的威脅。

    同時,遼東作為戰略緩衝地,還提供了軍事上“後勤補給”。

    舉個例,壬辰倭亂。

    1588年,豐臣秀吉統一日本,隨後,為了轉移國內矛盾,以北韓不肯攻打大明為由,正式發動對朝戰爭。

    彼時的北韓是大明的藩屬國,大明沒有坐視不理,集結大批人馬援朝抗日,最終趕走了豐臣秀吉。

    那麼,明朝是怎麼派兵支援呢?

    就是從遼東出發,直接抵達北韓。如果沒有遼東,戰況或許會有不同的結果。

    第二,保持對遼東的控制,可以抑制建州女真勢力的發展。

    明憲宗時期有個著名的歷史事件,叫做“成化犁庭”。事件導火索很簡單,就是建州女真不聽話,在遼東殺掠邊民多達10萬餘人。

    朝廷獲悉情況後,大為震怒,一個小小的女真族,竟敢犯我大明!所以,明憲宗派出精銳大軍,將女真一族打得落花流水,倉促而逃,遼東也還得一時太平。

    但是,女真族亡我大明之心不死,在以後的日子裡還在伺機侵擾大明,這時候,控制好遼東尤特別有必要。

    一方面,明朝可以在遼東收買女真部落,另一反面,實行武力鎮壓,抑制建州女真的勢力。

    沒有遼東,可能就沒有建州女真,但還是會有其他邊患,與其如此,還不如保持對遼東的高度控制,避免事態惡化。

  • 6 # 逐浪一郎

    這…學成吉思汗啊,屠城?

    遼北那會在明朝眼裡就是荒蕪之地,沒必要,再說了,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 7 # 當代曹植

    森林可以燒,土地如何燒?

    明朝萬曆年間,不應該抗日援朝,代人受兵,傷了元氣,致使努爾哈赤趁機做大。

    讓日軍佔領北韓,進而越過鴨綠江進攻東北,那裡是努爾哈赤的地盤,就讓努爾哈赤陪日軍好好玩玩,明朝只需坐山觀虎鬥。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理解現階段A股跌不動的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