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架子鼓教師姚晶

    整個中國的環境使然

    一,音樂環境:新中國以前,中國的音樂環境為戲曲,各地民歌為主。而這兩樣一個特點在傳承上,口傳心授,純玩天賦,有一定門檻,樂器本身構造上的原因,音樂表現力狹隘,比如單旋律,齊奏沒有多聲部概念,所以沒有什麼發展。在受眾上,欣賞得了的,是很小眾的部分群體。

    新中國以後,80年代以前,以各音樂學院,各專業團體發展為代表的,西洋音樂,像交響樂,美聲,民族聲樂,比如以劉文金為代表的,對民樂的整理探索,有了全面發展,但也僅侷限於特殊小部分群體。整個社會,華人對音樂的認識上,只停留在樣板戲,蘇聯歌曲,郭頌,胡松華,李雙江…

    80年代以後,崔健為代表的流行音樂,最大的問題,依然是沒有根基,傳承,單一。所以,黑豹,唐朝,中國火,鄭鈞…雖然從商業到深度都不錯,但依然是小眾。

    再就是港臺歌星,模仿翻唱日本流行音樂的,千篇一律的口水歌,作坊式的速成品,一個模子打造的愛來愛去很狹隘,只模仿了個形。從音樂上講,千篇一律的死板和聲套子,是為了寫歌而寫歌,硬憋出來的旋律,是為了寫歌而寫歌。就是李宗盛來講,大家已經覺得很有深度了,旋律已經很打動人了,製作已經很有水準了。但對比,你聽一下同時期的英美流行音樂,流行搖滾,甚至比他早的披頭士,卡朋特,Bonjovy,你會發現不同。明顯的,比如唱腔,那些國外的流行音樂,聽起來簡單的旋律,卻是那麼的不一樣,簡單的和聲卻是那麼的恰到好處,給力…你就知道,什麼是有根基,傳承環境下的創作,什麼是沒有根基的模仿了。你就知道,一對比,李宗盛原來也蒼白,單薄……你就知道李宗盛製作的人,都是英美前輩的學生級別……

    外觀上,對於受眾來講,有個詞叫馬路牙子,就是說在他們印象裡,流氓一樣的裝束,背把破吉他,掃兩下弦,彈個53231323。

    社會環境

    新中國以前不用說了,新中國以後,直到2000年,學音樂依然是奢侈的事。家裡有樂器的,不多。學校裡的音樂和體育課,經常被取消佔用…孩子能接觸到音樂的機會,很少,家裡大人都沒幾個會的……學校裡,孩子們能知道的,只侷限於從吻別,忘情水,到新時代的兩隻蝴蝶,小蘋果,周杰倫的愛來愛去……這些垃圾。中國老百姓,並不知道,那些歌,彈那兩下琴,比打麻將,打撲克要簡單的多,其實學幾天,你我,中國14億人,除了天生五音不全的,誰都能寫歌……誰都能唱……但是歐美國家的人知道……

    這就是環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網上購買鐳射裝置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