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赤子明
-
2 # 詩畫人生相約篁嶺
在我的印象中,小時候過中秋有兩件事是最難忘的:其一是一大早抓塘魚,另外一個就是晚上迎龍燈了。塘魚其實就是那草魚,我們婺源人不叫它“草魚”是有原因的,一是因為它們都養在冷水的魚塘裡;二是在我們婺源人眼中,它吃人好,特別是那魚頭很滋補,就像那“蜜糖”一樣;三可能是覺得那“草”字不雅吧?
中秋那天,我也會早早地起床的,主要是想看大人們“起塘”。只見四五個壯勞力,每人分別抓住一張很大魚網的角,下到塘中,然後同時迅速地撈起,那魚就乖乖地躺在網裡了。最激動人心的就是那些魚兒不甘心被人撈起,一條條都奮勇躍起的場景,它讓我聯想到了“鯉魚躍龍門”!
吃過香甜可口的酥月,我就巴巴地盼著天快點黑。在家鄉,中秋應該說是孩子們的節日,因為晚上的“稻草龍”都是由十幾歲的孩子們舞著的。可我膽子小,加上眼睛不好,從來都沒有去參加過,想想夠悔的。
鑼鼓響起,龍終於舞起來了。遠遠地望去,只見一條用金黃的稻草做成的龍,全身插滿了香火,點點火光連起來便是一條威猛的“火龍”了。
每晚迎龍,最精彩的就是那“翻蛇皮”了,我們村組的龍是在一塊很大的曬穀場上進行的。那條長長的草龍,龍頭奮力追著龍尾,一圈圈轉著,龍的身子越來越小,龍頭終於“咬”到龍尾了,人們於是就拼命地歡呼。可一下子,龍又馬上恢復了長長的模樣。
好了,就說這麼多,你們家鄉是怎樣過中秋節的呢?
臺灣有句俗語“偷著蔥,嫁好郎;偷著菜,嫁好婿”。這是說,中秋夜,如果未婚少女偷得別家菜圃中的蔬菜或蔥,就表示她將來會遇到一個如意郎。
吃鴨、螺和芋頭
在八月十五這天,中國雲南的仫佬族鄉親有買餅子、殺鴨子歡度中秋節的習俗。據說,這個習俗是為了紀念以遊村賣糖動員鄉親殺番鬼佬的賣糖佬一家三人,同時以此教育後代不要忘記反抗侵略的鬥爭。此外,中秋前後,田螺肉質特別肥美,人們認為,中秋吃田螺,可以明目。因而,在在廣州民間,不少家庭在中秋期間都有炒田螺的習慣。清乾隆《潮州府志》曰:“中秋玩月,剝芋頭食之,謂之剝鬼皮”。中秋節吃芋頭有辟邪消災的寓意。
飲桂花酒
屈原的《九歌》中有“援驥鬥兮酌桂漿”、“奠桂兮椒漿”的詩句。在中秋佳節,民間自古有飲桂花酒的習俗。中秋之夜,仰望著明月,聞著陣陣桂香,遙想吳剛砍桂,喝一杯桂花蜜酒,歡慶閤家甜甜蜜蜜,歡聚一堂,已成為節日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