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有錢,還是沒錢,是事業單位編制,還是農民工,如果沒買房、沒有當地戶口,孩子入學都會遇到這樣那樣一些困難。
為什麼在加拿大不這樣?在這裡做訪問學者的部分老師,是帶著孩子出來的。一般只要帶著兒童預防接種證、租房合同等就可以到當地教育局申請入學了。他們會根據孩子的具體情況,就近予以安排。孩子上學不需要買房,這裡也沒有“戶口”這一說法。
有人會說,加拿大地廣人稀,好辦事。那麼,美國呢?美華人口不算少,他們對孩子入學同樣沒有那麼多限制。據最近一位微博大V的帖子,在美國,不管是買房還是租房,不管是遊客、偷渡客、綠卡還是公民身份,只有出示寫有你名字的賬單地址,所在學區的公立學校就必須免費接收。私立學校,則只要有錢就行。
在此只分析一下為什麼孩子入學那麼難?
我覺得首先是理念問題,對基礎教育的重視度不夠。雖說兒童是祖國的花朵,是未來的接班人,但沒有真正落到實處。從而,教育部門的提前規劃做得不到位,服務意識還很不夠,兒童入學還缺乏人性化的措施。
二是教育資源不均衡問題。從全國來說,城鄉不平衡,城市教育資源多,鄉村教育投入少;地區不平衡,北京、上海等地教育資源更優,高考難度很低,中西部一些省市教育資源顯得落後。從一個城市來看,分學區房和非學區房,前者對應的是優質名校,後者則是一般的學校。
講起來,這幾年人口出生率走低,教育資源不會那麼緊張才是,但由於不均衡,優質的教育資源處於供不應求狀態,並由此引發教育不公問題。最近,在網路上,對於外華人可以免試上清華,大家有情緒;對於大量預算花在留學生身上,意見更大。這是一種對長期以來教育投入不足,以及教育不公現象的社會怨恨情緒。
三是房地產因素在其中起了作用。兒童入學與不動產證、戶籍等捆綁在了一起之後,樓盤的銷售就會更容易,房價就可以炒得更高。學校作為配套設施,如果引入優質名校,師資、設施各項條件都很好,所在樓盤就成了學區房,不僅不愁賣,而且可以高價賣。租售同權,雖然提出已有多年,但沒有真正付諸實施,還停留在概念上。
然而,在某些人看來,這已經是一個各方面都“厲害了”的時代。既然如此,教育部門想解決 “入學難”這個不算大的問題應該還是有很多辦法的,就看願不願意加以重視,並透過有力的行動,採取有效的措施,予以真正落實了。
不管是有錢,還是沒錢,是事業單位編制,還是農民工,如果沒買房、沒有當地戶口,孩子入學都會遇到這樣那樣一些困難。
為什麼在加拿大不這樣?在這裡做訪問學者的部分老師,是帶著孩子出來的。一般只要帶著兒童預防接種證、租房合同等就可以到當地教育局申請入學了。他們會根據孩子的具體情況,就近予以安排。孩子上學不需要買房,這裡也沒有“戶口”這一說法。
有人會說,加拿大地廣人稀,好辦事。那麼,美國呢?美華人口不算少,他們對孩子入學同樣沒有那麼多限制。據最近一位微博大V的帖子,在美國,不管是買房還是租房,不管是遊客、偷渡客、綠卡還是公民身份,只有出示寫有你名字的賬單地址,所在學區的公立學校就必須免費接收。私立學校,則只要有錢就行。
在此只分析一下為什麼孩子入學那麼難?
我覺得首先是理念問題,對基礎教育的重視度不夠。雖說兒童是祖國的花朵,是未來的接班人,但沒有真正落到實處。從而,教育部門的提前規劃做得不到位,服務意識還很不夠,兒童入學還缺乏人性化的措施。
二是教育資源不均衡問題。從全國來說,城鄉不平衡,城市教育資源多,鄉村教育投入少;地區不平衡,北京、上海等地教育資源更優,高考難度很低,中西部一些省市教育資源顯得落後。從一個城市來看,分學區房和非學區房,前者對應的是優質名校,後者則是一般的學校。
講起來,這幾年人口出生率走低,教育資源不會那麼緊張才是,但由於不均衡,優質的教育資源處於供不應求狀態,並由此引發教育不公問題。最近,在網路上,對於外華人可以免試上清華,大家有情緒;對於大量預算花在留學生身上,意見更大。這是一種對長期以來教育投入不足,以及教育不公現象的社會怨恨情緒。
三是房地產因素在其中起了作用。兒童入學與不動產證、戶籍等捆綁在了一起之後,樓盤的銷售就會更容易,房價就可以炒得更高。學校作為配套設施,如果引入優質名校,師資、設施各項條件都很好,所在樓盤就成了學區房,不僅不愁賣,而且可以高價賣。租售同權,雖然提出已有多年,但沒有真正付諸實施,還停留在概念上。
然而,在某些人看來,這已經是一個各方面都“厲害了”的時代。既然如此,教育部門想解決 “入學難”這個不算大的問題應該還是有很多辦法的,就看願不願意加以重視,並透過有力的行動,採取有效的措施,予以真正落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