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文旅龍巖

    當客家文化遇見紅色文化,會發生怎樣的“核聚變”?

    在三十年代,中共上海黨中央通往閩西贛南蘇區的紅色秘密交通線上,有一個“伯公凹”交通站。伯公凹交通站地處廣東大埔與福建永定的交界處,有一腳踏二省之說。它既是廣東進入福建的最後一站,也是從“國統區”進入“蘇區”的第一站。

    據說,三十年代中共上海黨中央開闢了四條通往蘇區的秘密交通線。其他三條秘密交通線都因叛徒出賣而被破壞,唯獨這條通往閩西贛南蘇區的交通線儲存了下來。

    為了守護這條紅色交通線,眾多客家兒女奮不顧身,與敵對勢力巧妙周旋,付出了熱血和生命的代價。當年,負責伯公凹交通站的鄒氏七兄弟,為了守護交通線,壯烈犧牲,被稱為“伯公凹七烈士”。

    客家人為何如此英勇壯烈?難道是他們生來就不怕死?這個還要從客家文化自身開始追朔:當客家文化遇見了紅色文化,會發生什麼樣的核聚變?

    守望相助的鄰里文化、民間信仰文化、宗族宗祠文化是客家文化中的三大景觀。

    有史可證,千百年前客家先祖為了躲避戰亂,從中原一路跋山涉水,逢山開路,遇水搭橋,歷經千難萬險來到了閩西。面對匪寇的侵擾、原住民的排斥,而採取了聚族而居的生存模式。就連聞名世界的永定土樓建築,也是為了抵禦外敵而設計建造而成。客家人在聚族而居的生存模式下,形成了鄰里相護、守望相助的鄰里文化,也造就了客家人團結互助的精神品質。

    伯公信仰是客家民間信仰的重要組成部分。有客家人的地方就有“伯公”,客家人走到哪裡,“伯公廟”就建在哪裡。“伯公”有:“土地伯公”、“山伯公”、“水伯公”等。伯公的公平、仁愛精神,伯公無處不在的護佑,讓客家人深信,舉頭三尺有神明。多少客家兒女,在長期的革命鬥爭中,把原始的民間信仰中的虔誠敬畏昇華成一種誓死捍衛革命的忠烈精神。

    宗族宗祠文化,是千百年來客家人維繫生存的根本。宗祠文化的一個重要內涵就是忠。先有忠後有孝,大忠才能行大孝。客家人把對祖先的敬仰,融入對國家、社會的榮譽感、責任感。在革命戰爭年代,客家人之所以不畏犧牲,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於他們骨子裡的忠誠意識。

    正如片中張耀清老師所說,很多文化都可以統一在先進文化裡面,革命文化裡面,紅色文化裡面。當客家文化遇見紅色文化之後,是可以相互交融、相互互鑑的,甚至客家文化可以上升為一種革命文化,紅色文化。

    傳承客家文化,弘揚紅色文化,是身在當今和平時代的客家人義不容辭的責任與使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玩彩虹六號老是迷路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