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遊戲大哥大

    “未來,將只有三到四家銷售商能夠生存下來,或許只有不到四家。其他規模較小的中國銷售商正在進行整合,大多數將消失,因為它們沒有足夠的資源來投資達到全球規模所需的研發、營銷和品牌推廣水平。如果你的市場份額低於10%就無法盈利,至少在10%以上才能實現收支平衡。而超過15%,你就能賺錢。”

    從2016年提出類似觀點至今,已經是老餘連續第三年重複類似觀點。那麼,他發表的看法背後是基於什麼樣的思考和判斷呢?

    我認為有三大方面可以看到這個市場趨勢的端倪:

    1、技術發展因素:手機技術發展已到達極高的水平,開始進入拼全方位內功的深水區。手機行業也已經發展到產業週期的高峰期。

    這是最根本的因素。手機各方面的基礎技術發展到今天,已經非常成熟穩定。關鍵器件如CPU、儲存器、攝像頭畫素已經升級到算力的極限,摩爾定律似乎失效了,短期內技術難以有顯著的突破。過去習慣於拿現成零部件(CPU/儲存器/攝像頭/螢幕)不斷“增大”的簡(zu)單(zhuang)做(gong)法(zuo)漸漸走到頭了。未來,更多依靠手機廠商自身技術的深度和廣度積累,以及協同生態鏈頭部技術合作夥伴真刀真槍拼軟硬體整合的綜合實力和創新速度。

    2、商業因素:手機的資本密集型和標準工業品屬性,要求廠商具有很強的資金實力和創新速度用來應對全球競爭和虧損風險。

    手機是資本和技術密集型產業(一臺中端手機2000元,成本假設1300元,生產50萬臺就是6.5億,很大的資金),對於一個特定手機品牌來說,它每年上市的型號是有限的,但是每個型號可以生產百萬甚至數千萬臺一模一樣的標準品。因此對於消費者來說,手機不存在稀缺性,不存在無可替代的個性化。一旦產品不能切中消費者口味,或相比其它品牌在市場競爭中落於下風,就會被消費者無情拋棄,造成鉅額存貨損失,風險極高。對大多數中小品牌來說,很容易會在市場競爭中被實力雄厚的大品牌用資金、技術、規模等優勢擠出市場,一蹶不振。

    3、消費者因素。

    從消費者角度看,全球不同國家的手機普及率已經到了一個與人口適應的相對穩定的高峰,發達國家主要是存量市場拼殺,新興國家地區如印度非洲中東的增量短期內也不會很大,中國2018年一季度銷量同比上年減少27%更像一場寒冬前的雪。市場上主流廠商的手機總體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婚紗攝影要怎麼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