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魏青衣
-
2 # 歷史百家爭鳴
宰相,是中國古代政治機構下的最高掌管者,皇帝的很多決策都要經過宰相為首的官僚體制同意,宰相制度的存在一定上對皇權有所制衡,可謂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中國歷史上有很多出名的宰相像李斯,王安石,房玄齡等,但有很多宰相也不為人知。像今天的要說的鄭餘慶,大多數人肯定沒聽過,今天我們不說鄭餘慶的政治功績,而說說他的文學成就。
鄭餘慶,四朝居將相之任,做人清儉樸素。那麼,做著好好宰相的他在文壇有什麼文學成就呢,該如何評價呢?
這裡不得不再提一個人,就是著名的文學家韓愈,他是古文運動的倡導者,主張繼承先秦兩漢散文傳統,反對專講聲律對仗而忽視內容的駢體文。韓柳倡導的古文運動,開闢了唐以來古文的發展道路。而鄭餘慶也受這個影響,講究古道。鄭餘慶生前著作很多,後被收入《鄭餘慶集》等多部文集中,共五十卷。但現在大多佚失,僅存有文章4篇。此外鄭餘慶也曾創作詩多首,現在僅存有《全唐詩》中所收錄的兩首。
因為史料記載的缺乏,我們對鄭餘慶的瞭解十分有限,鄭餘慶流傳下來的作品不多,但是能從他僅有的作品中看出他的文辭精巧,好古道,文字險奇艱澀,精思苦吟,語言情深致婉,氣勢磅礴。在他的作品《和黃門相公詔還題石門洞》中可以看出一二。
總的來說,鄭餘慶在政治上的成就是大於文學上的,畢竟他的那個時代有像韓愈,劉禹錫,柳宗元,孟郊這樣的大詩人的存在。
一代儒宗,指一個時代的儒學大師。
這個詞語出自南朝時期,梁武帝大通三年,唐人令狐德在《周書》其本傳後評論沈重:“史臣每聞故老,稱沈重所學,非止《六經》而已。至於天官、律歷、陰陽、緯候,流略所載,釋、老之典,糜不博綜,窮其幽。故能馳聲海內,為一代儒宗。雖前世徐廣,何承天之儔,不足過也”。
從此之後,人們就以一代儒宗來形容博學多識,學術較高的人。
鄭貞公博雅好古,一代儒宗。文忠致君,無忝乃祖,衣冠之盛,近代罕儔。而劉昫跟鄭餘慶,實際上已經差了不少年了,在鄭餘慶死了67年後,劉昫才出生,其實已經不算是一個時代的人了。
而一代儒宗這個稱號,估計當時鄭餘慶自己都不知道吧!
鄭餘慶之所以被劉昫稱為一代儒宗,是因為鄭餘慶通曉《六經》,不管說什麼話題,總能引出一大串典故,博學多識。
但是據說鄭餘慶的這種博學,在當時並不受待見,當然這是題外話了。
再插一句,據說我們當代也有“一代儒宗”,不信你去查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