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文刀—劉vlog

    有點難,問題是,門面價格貴嗎!

    如果說八百塊一個月的房租,加水電,吃喝,一個月開支3000,每天流水必須在2000你才有錢賺,百分之二十的利潤,自己考慮一下。意義不大。

  • 2 # 好碼頭

    固定人口1/3消費,客單價15元/人,固定營業額1500;另外計算流動人口,即店門過按7/100消費計算。

    固定消費+流動消費=一天營業額

    毛利按25/100計算,馬上可以算出一天的利潤,再乘以30天,即可得出一月毛利。

    如果一個月毛利減掉房租、水電費1000後,有10000以上,沒有轉讓費,人工不超過2,招租位置是可以做的!

  • 3 # 靈獸山

    服務於三百人的社群型便利店是很難生存的,只核算成本、銷售、毛利率這些盈虧平衡的內容,恐怕不足以支撐開店理由。

    基礎成本便利店開店成本包括房租、人工、裝修、裝置、商品、後續的營業費用等,其中房租和人工是最大成本,裝修和裝置可以簡化設定標準,商品是流動資金,營業費用側重水電費和配送費等;盈利能力便利店的毛利率好一點在20-25之間,如果是連鎖便利店加上後臺費用會更高一些。日本本土711因為本土文化,便當和生鮮類做得好,有些會達到40%以上,但三百人公寓便利店顯然不具備這些基礎;商圈競爭

    周邊沒有便利店嗎?不一定,現在沒有以後呢?如果有競爭對手,房租和經營就會壓力很大,隱性成本就會大大增加,比如加入外賣平臺或者自送貨上門,促銷降價等都會增加成本;

    商品品類

    社群便利店如果只經營包裝食品、基礎日用品、日配類商品恐怕難以支撐,如果增加生鮮類恐怕又做不好,到時可以增加關東煮、茶蛋、蒸包、輕食烘焙,咖啡這些提高毛利的品類;

    潮汐人流

    公寓樓一般年輕人居多,上下班的多,白天不知道有多少交易額,這個就存在風險,吃喝玩樂恐怕都去商業區了;

    總之,這個商圈特性,做純粹線下便利店會比較辛苦,不是一個很好的創業選項。但反過來說,如果啟動社群、社交化運營、比如團購、異業聯盟等經營手段可能會在競爭方面有些優勢,也就是新零售。但歸於商業本質:還是人口太少,地段一般。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手錶柄頭脫落如何修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