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噩夢魚兒

    經過了一百多年的大亂,還留在北地的漢人已經胡化,絕大部分不會對南朝有歸屬感了。說個玩笑話,“南望王師”都快把海水望幹了,“王師”還沒人上岸,誰還會閒著沒事幹?。心向南朝的,基本早就南下了。

    東晉十六國時代,北方漢人基本以宗族朋友與樞紐,結成一個個小則幾千、大則上萬人的塢堡以自衛。各國不會也不能花費巨大精力來對付這麼些個大大小小林立的塢堡,基本採取招撫政策。他們勢力頗大,其首領相當於一個獨立小國的國王。所以指望他們對打壓他們軍事政治地位的北朝有歸屬感,那是做夢。他們只忠於自己的家族,在家族之後,才是窺視國家權力。

    這種情況到了北齊北周幾次大戰後才有改觀。由於連年大戰,自身的“族兵”損耗極大。不得已,兩國軍隊才全面向漢人開放。李虎這類著名的漢人“八柱國”才作為重要勢力登上歷史舞臺。

  • 2 # 去國懷憂1

    感謝邀請。對於南北朝時期的民族認同感,我所知不多,但是能不能用現在的民族標準去考量,那時正是民族大融合時期,所謂的五胡亂華時期也是在那段時期,那時還沒有形成現在的民族形態,而北方經過三國,兩晉那段紛亂的時期,所謂的民族認同感還不是很強,而大多都是地方豪族把持著從上到下的話語權,底層百姓在生命安全都沒有保障的情況下,對於民族認同感應該不是很強,主要看當地統治階級的政策。而我們看到的東晉時期的著的故事,那是上層社會少數人中的個別人物,而南北朝時期這樣的事反而少了,行為北朝的魏及以後的幾個政權經過長時間的統治,有了一定民族基礎,所以我淺顯的認為,那時人民一心向南的只是在北方利益受損的地方豪族,不代表百姓。

  • 3 # Legolas和Lucky

    南北朝時期,經濟中心仍在北方。北方經過五胡十六國的戰亂以後,到北魏時期有了一段時間的太平時期。在這個時期,經濟發展,文化和民族高度融合,特別是經過北魏孝文帝的漢化改革,促進了北部地區民族文化的大發展。在這個時期,國家自上而下的進行漢化,是對漢民族文化的高度認可。應該說此時北方的漢民族應該有非常高的民族自豪感。雖然對於北方漢族的貴族豪門而言,他們因此有了進入統治中樞的機會,但是對於漢族百姓而言,這種自豪感並不能讓他們的生活品質有所提升,該交稅還交稅,該服役還服役。而在南方,雖然是漢人統治,但是老百姓照樣得交稅,服役。因此在相對太平的時期,北方漢人特別是得勢的漢人貴族豪門是不會心向南朝的。而在戰亂時期,無論哪個民族的百姓都會嚮往相對太平的地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無線路由器為什麼改了密碼就上不了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