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葉飄刀
-
2 # 吃貨大軍軍長
在我看來,這個問題的主要點在:1、食材不同;2、食用油不同;3、佐料有別首先,古代的食材都是新鮮無新增、非轉基因、無農藥、無注水,蔬菜是便便澆灌的,生長週期相較現在的大棚蔬菜、飼料牲口更長,原生態的食物口感自然更原汁原味。其次,古代的油多是動物油,豬油提煉用來烹飪,口感鮮香純正、油香濃郁。再者,早在很早前,孜然、花椒、八角等等調料就已經用在烹飪中了,只是相比現在的味極鮮、蒸魚豉油、沙茶醬,以及舶來的“芝士”、“黃油”、“沙拉”、“芥末”等等,調料更本土化、自然化。
綜上,越是自然、原生態的東西,越能吃出食物本來的味道,而非調料的味道。
關於這個問題,其實要分為兩個方面來看。
首先,古代人的口味以及烹飪方法和現代有著不小區別。在舌尖上的中國播出的時候,就有不少吐槽節目的,就是說一些古代做菜技法現在已經可以不用。而且因為沒有什麼菜能儲存這麼久,沒有人能真正知道古代的人做菜到底是個什麼味道。
舉個例子吧,中國的飲食文化源遠流長,現在的幾大菜系中,比如川菜、湘菜都是以辣為主的,但辣椒傳入中國才多久,這幾個菜系又存在了多久。所以菜系是在變化的,古代的菜的味道和現在的味道因為調料的不同,自然會有差別。
其次,古代所謂能做好的廚子恐怕和現在所謂的廚師那是相差很大的。
舉個例子,現在你在家裡做一兩個菜,為了讓味道鮮一點,你可以放一點味精與雞精,從而來提升鮮味。然而在古代,是沒有味精、雞精這樣的調料的,要達到同樣的效果,那就需要用蝦蟹一類的湯汁來提鮮,這不是普通的廚師能用得起的,也不是普通人能吃得起的。
舉個例子,在古代香料的貿易一直是一種很賺錢的生意,鄭和下西洋就帶回了大量的胡椒。這種在我們現在看來很普通的調料,在當時的價格卻相當的昂貴。
這就說明調料的作用是無可取代的,否則一個普通的廚師,隨便弄弄就能達到那樣的好味道,那麼誰還買那麼貴的調料。
其實想想也知道,在古代普通人連吃鹽都很麻煩,否則私鹽也不會有那麼高的價格了。這樣的情況下,連鹽都只能省著放的,那還能做出什麼樣的菜。而對於那些名菜,雖然沒有現代的調料,但可以不計工本費用的以其他材料來輔助。如果是這個標準,現在也能做到,只是你本來用一包味精就能搞定的事情,變成一鍋海鮮來調味,如果不計成本的話,那也是能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