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歲寶寶出來玩的時候,老要大人抱,除了看到感興趣的,要玩的東西才願下來,要不然就一直像猴子一樣掛大人身上。有啥好辦法?

19
回覆列表
  • 1 # 嘀嗒棧長

    為什麼在寶寶剛學會走的時候,他雖然走不穩,但是依然堅持要獨立行走,甚至都不讓大人碰到他。因為他從爬行到站立,開闊了新的視野,而我們大人在這個時候,往往擔心孩子會摔倒,擔心他被別人碰到,覺得他走得又慢又不安全。所以總是會說:還是讓我抱你吧!

    其實,1歲左右真是孩子走路的敏感期,他們喜歡用自己的腳步和節奏去探索這個世界,而我們看似幫助的行為,其實剝奪了孩子通過自己的努力想要去成長的願望,也阻止了孩子邁向獨立的腳步。

    可是當孩子兩歲以後,走路已經成為他隨手拈來的本能行為,這個時候他反而不走了,其實這是非常正常的現象。為什麼呢?因為他的走路敏感期已經過去了。他會想盡一切的辦法讓你抱。

    這個時候我們要體會到如果孩子走累了,那抱一會也無妨。

    像你說的這種情況,孩子出去玩不像別的小孩一樣在地上玩耍,而是黏在大人身上,其實很大一部分原因可能是因為孩子缺乏一定的安全感。

    我們鼓勵家長帶孩子出去玩的時候可以多帶點玩具,讓他有自己熟悉的玩具可以分享給別的小朋友,這樣一來,這裡就是孩子的主場了,而我們在自己的底盤總是會膽子大一些。先鼓勵他和小朋友一起玩,可以把玩具分享給小朋友,然後慢慢鼓勵他用自己的玩具去和別的小朋友交換。慢慢的孩子會學會自己的社交方式。大人也就輕鬆了!

    切記不要一直把孩子往外推,如果他是在不想離開大人,就讓他適應適應,慢慢來!

  • 2 # iMOM

    這是孩子成長過程的一個階段,首先,大人得評估一下是不是自己太心急,走得過快?由於2歲小孩還是蹣跚起步階段,大人的步伐對於他們來說是個很大的挑戰,其次,是否大人不斷催促小孩快快走,這樣會打擊孩子自己邁出步伐的勇氣和信心;再次,如果之前出去已經養成了抱孩子的習慣,小孩自然覺得抱才是正確的,想要改變習慣不能一蹴而就,需要慢慢鼓勵引導孩子,通過遊戲的方式鼓勵孩子多自己走路。比如我們最最傳統的貓捉老鼠遊戲就是不錯的引導孩子自主走路的遊戲。

  • 3 # 來了梅

    孩子老想讓抱著,有的家長認為不能依從孩子,不然孩子會難以獨立。我並不同意這個觀點。

    請家長們想象一下或者親身體會一下,在人群複雜的超市或者公園蹲下來到寶寶的高度,體驗一下寶寶的視角是什麼樣子的就會明白寶寶為什麼要求抱著了。在寶寶的視角看人群什麼也看不到,而且看到的成年人高大聳立,由於置身於森林中,畫面在寶寶眼裡甚至有些恐怖。

    所以,面對寶寶求抱抱的要求,一定要分清場合環境,在人群密集的地方,要判斷寶寶是否因為人群較多什麼也看不到或者產生了恐懼感等原因,這時就要滿足寶寶抱一下。

    當然,不排除部分寶寶是因為性格原因,依賴性太強,總是喜歡依附在家長身邊。這時應該多讓寶寶接觸其他小孩子,鼓勵寶寶去結交小朋友,與其他同齡幼兒共同玩耍,幫助寶寶改變內向性格,脫離對父母的依賴。

  • 4 # 隨心育兒說

    好像孩子都有這樣的成長過程,他們在剛學會走路之後,走路不穩當,卻偏不要抱,要自己走,而大些的時候,卻又不願意走了,出去玩,總是吵著要抱。

    我覺得如果大人有力氣,孩子要抱就抱吧,這個只是階段性的,再長大些他們就不會再要抱著走了。

    要是大人覺得一直抱著挺累人,那麼也可以帶個推車,孩子願意走的時候就走著,覺得不願意走了,就給他們坐車,這樣大人相對也輕鬆些。

  • 5 # 葛小可屬雞

    2歲寶寶出來玩老是讓人抱著該怎麼辦?

    寶寶可能對周邊的環境不熟悉,缺乏安全感,可以抱抱他,只要不是長期的抱,都不要去批評他,然後陪他做遊戲,以轉移他的注意力。

    兩歲的小孩子其實有一定的理解力了,做遊戲的過程中告訴他已經長大了,不能一直抱著了,要自己走路了,慢慢養成自己走路的習慣。

    告訴他你已經走累了,讓媽媽休息下,徵求寶寶的意見,寶寶是能理解的;

    同時可以拿一些好玩的,好吃的,逗他玩,從而讓他多走路。

  • 6 # 小舒筆談

    要共情認知來引導孩子。

    一、平時養成好習慣。

    平時在家時,家長不宜無時無刻抱著孩子不放下,即使不放心,也要給他設定一個安全區域來玩耍,給自己喘口氣休息下,家長偶爾也要佛系教育,不應該老是抱著不放,讓孩子養成懶惰不走路的習慣。

    孩子出去玩需要抱抱是不是孩子不舒服,害怕生人和陌生環境,可以蹲下來跟孩子說說,是不是害怕了,還是身體不舒服不想走路,不宜不分青紅皁白和場合就慫恿責罵孩子不聽話,老是要抱,其實,有時候說孩子就是說自己,家長應該反省自己的教育思想。當孩子說明情況後,要理解包容孩子,採取正確的方法引導孩子走路。

    當孩子一直要求你抱抱時,可以採取轉移注意力的方法,而且這種方法最有效。比如跟孩子說,寶寶看看前面有個小姐姐或小哥哥,他們走路好棒呀,我們追上他們好不好,大家可以一起玩,對不對?孩子會被其他事轉移注意力,就不會一直要求抱抱,就會跟著走路了。或者說,寶寶我們來數數好不好?媽媽數到三,就抱寶寶,然後一二一一二一,一直走下去,還可以教孩子唱唱歌,聊聊天,孩子就不會依賴著抱抱了。

  • 7 # 小糖糖愛媽咪

    我家寶寶也是剛好兩歲了,每次出去玩的時候他都是能夠自己獨立走的,除非是他真的玩累了就會要抱抱。所以當寶寶要抱時,我們要知道原因,比如累了、困了、不舒服等等。我覺得無論是什麼原因讓孩子想抱抱,對於兩歲的寶Bora說,我們應該滿足他的需求。

    寶寶出生前在媽媽子宮裡,被羊水包圍著。羊水就像安全的屏障,讓寶寶感到安心和溫暖。但出生後,屏障消失了,寶寶變得缺乏安全感。

    嬰兒時期,擁抱是給寶寶提供觸覺刺激的最佳方式。通過與媽媽的肢體接觸,寶寶可以聽見母親的心跳,感受到媽媽的溫柔語氣,這些都能帶來舒適的觸覺刺激。

    索要抱抱,是寶寶獲取安全感的方式之一。如果媽媽忽視了,孩子可能終其一生都缺乏安全感。擁抱和愛等身體接觸,對於孩子的健康成長來說非常重要。那些經常被觸控和被擁抱的孩子,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要比缺乏這些行為的孩子健康得多。

    所以,有時候,媽媽的擁抱,比說“我愛你”更有力量。對於寶Bora說,肢體的接觸能讓寶寶感受媽媽的溫暖。寶寶時不時要抱抱,是對愛的確認。

  • 8 # 星光燦爛豬八姐

    小的時候抱多了,比較粘人。

    我在其他問題上回過,我家老大就這樣,從小就抱著,睡午覺要抱,出門要抱。

    除了我還不找別人,那怎麼辦,自己慣的呀,苦果來了。

    後來我抱不動了,爸爸抱著。

    到了4歲有老二才算是沒怎麼抱了。

    老二後來就這塊規矩立的比較好,出門就做車子,比較少抱著了。

    先跟她講道理,然後就是多引導她去玩感興趣的東西。

    出去跟小朋友一起跑、鬧,就想不起來抱著了。

    再就是慢慢培養她坐車子的習慣,可以把車子裝扮成小朋友喜歡的樣子,這樣她的接受度會更高一些。

  • 9 # 周奶豆隨意拍

    你好,很高興能夠回答你的問題。每個孩子都會存在這樣的一個階段。在一歲的時候,剛學會走路就充滿好奇,即使走的不穩也堅持要走。但是,在兩歲的時候,孩子已經走的很好了,他又會要求大人抱抱不願意下地走路了…我認為家長要適應孩子的階段性行為:儘量在滿足孩子要求抱抱的同時,心平氣和的和寶寶講媽媽或者爸爸很辛苦,你要學會心疼我們哦,要勇敢和堅強。即便兩歲的寶寶小,未必能真的理解家長的話,家長也要不厭其煩的教導,慢慢地潛移默化的去影響孩子養成善解人意和堅韌的個性。

  • 10 # 居家記

    先抱著吧,因為寶寶在家習慣了,到了陌生的環境還不適應,缺乏安全感,害怕一會兒下來跑著玩,看不到大人會想念,這是寶寶正常的心理需求。如果你經常帶他出去玩,而且在同一個地方,時間長了他就不會陌生了。建議大人先抱著孩子,給予寶寶安全感,告訴他不用害怕,會陪著他一起玩,等他熟悉環境再放他下來,拉著他一起走,給他解說看到的東西和環境,當他看到自己喜歡的東西也會主動下來玩。2歲寶寶正是探索世界的時候,好奇心比較強,看到什麼東西都想要去看一下,摸一下,或者問一下,只是缺乏安全感,大人要多支援孩子,鼓勵孩子,相信等他熟悉環境之後你追都追不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願意教導你的孩子要以德報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