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88
回覆列表
  • 1 # 青山打卡許可馨

    一向認為,現在學儒學在故紙堆中鑽研這些牛角尖的學問沒有益處。應當本仁道之精神,放眼世界學習西方對其加以批判吸收貫通中西才是正徒。所以一般這樣的問題都不想答,不過題主問到夫子,只能勉強答下吧。

    我簡單理解:君子是儒學所設定的理想人格,只要本仁道之精神修身以持並能達到對自己慾望的有效控制就可以算;而聖人則是完美人格+偉大功業。

    中國是一個熟人社會,熟人社會的有效運轉不能依賴強權,而需要的是道德垂範與對人心事故的熟練運用,這也是儒家而不是法家最後成為傳統中國主流意識形態的原因。所以儒家的完美人格不但要是道德上無懈可擊更要悲天憫人包容天下:四方有罪,罪在朕躬。現在是個人主義時代,對這句話可能無法接受,但對集體主義的傳統中國來說,沒有這句話,是無法將分散的個體給捏合為華夏的。

    這是君子與聖人的區別,君子修身以德,然後把自己的仁心善念向外投射:個體、家、家族、鄉土、縣、州、國、天下,只有將之完全投射到天下時才能說達到了聖人的入門要求。與此同時,還要有能和這份仁心善念想匹配的善行,這個行包括兩方面,一個是道德垂範,一個是事功。可以垂範天下的德行也必須靠天大的事功作為支援,這兩者所以也是相輔相成的,沒有德行作為支援,這樣的事功只是災難,始皇帝席捲天下,事功可謂至極而後果是對中華的一個大摧折。

    儒學本身具有教化的社會職能,所以其所指出的一個人生目標就是成聖,而按上面的說法,生聖太難,所以後人才會走捷徑來借鑑禪宗的說法吾心同聖人心,只要心同此理就可成聖。這是降低聖人的門檻,自我麻醉,失了儒學自身的積極進取、持之以恆之要意,可能主要是針對哪些徘徊在儒學門口之人所說吧,在當下,學儒學完全是發自內心的喜愛而不再是利益上的投機,自不需如此說。

    至於曾國藩,其事功不可謂不小,但就其時代來說,時代的使命是跟上西方工業革命的潮流,需要放眼世界學習西方借鑑西方,因此其事功完全是和世界潮流相脫節的,從這個意義上說,不能稱聖。

    夫子的事功在當時是毫無價值可言,但隨著時間的流逝,其所開創的儒學,所發生出來的仁心善念、積極進取、堅韌不拔、厚德載物等精神卻成為中華兩千多年以來的中國精神,其事功確實可稱得上為光耀萬古。他老人家不稱聖還有何人能稱聖?!

    就當下來看,學儒學首先是要做一個君子:體會夫子的仁心善念,修身以德,積極進取、持之以恆,將自己的善以身體力行的方式向外投射,以成聖為目標做好每件事積累事功。也就是說,君子必得,聖人可期。成聖是儒者的人生目標,是一生奮鬥的目標,君子是現在就要去做的,但成聖之路是要用一生來慢慢享受的,最終能不能成聖那要看有沒有這個機會,有了,當仁不能讓,沒有,那我還是翩然一君子,所謂達則兼善天下、窮則獨善其身,如此而已。

  • 2 # 追憶似水年華u

    大概因為需要,這個需要是多方面的,比如統治階級的需要,精神生活的需要以及物質利益的需要等等等等。孔子為什麼會被稱為聖人?或許很多人喜歡孔子的言論,但是這個不足以支撐他成為聖人,主要是因為統治階級的需要。

    為什麼就是要選擇孔子當這個聖人呢?為什麼不是其他流派的諸子呢?這就需要看思想本身了。古代最主要的思想流派有儒、墨、道、法、名、農、兵、雜、縱橫等。

    墨家有非樂一說,這與執政者貪享樂不合;

    道家有無為而治,所謂人至老死不相往來,這與統治者征伐不符;

    至於兵、縱橫、名家都是為帝王服務的,帝王之學,法不能輕傳。

    儒家思想立足點是統治階級,強調君君臣臣,有利於統治.封建統治階級為什麼把儒家學說定為正統思想,就是因為儒家的倫理綱常就是為封建社會服務的。

    為什麼要有正統思想?春秋爭霸、百家爭鳴;秦始皇焚書坑儒、思想混亂。說是思想混亂,其實是百花齊放,這個百花齊放啊可不是統治者希望看到的,不聽話的人多了,那麼自然就有可能翻船,就不利於“管理”。

    儒家思想成為正統思想,有多方面的原因。至於聖人之稱,那只是附帶的。漢初是黃老之學,無為而治,而漢武帝想做出一番事業,迫切的想要改變這種局面。這個時候董仲舒再一站出來,董仲舒的很多行為都是被皇帝默許的。

  • 3 # 你說那是個成語

    王陽明,封建時代,最後一個聖人。為什麼稱為聖人?因為他提出了“知行合一,格物致知”為核心的心學理論。這套理論,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現在我們還唸叨學習“知行合一”呢!

    所以為什麼稱為聖人?沒有什麼其他的,你創造有一套理論,別人都願意聽從並照著做,那你也是聖人!

  • 4 # 勤學好文

    《書·洪範》中說:睿作聖。傳:於事無不通之謂聖。古人關於所謂"聖人"的解釋是,上左有"耳"以表聞道,通達天地之正理;上右有"口"表以宣揚道理,教化大眾;下邊的"王"代表統率萬物為王之德,德行遍處施行。這就是聖人了。

    我們理解了關於“聖人”的基本含義,那麼就就以孔子為例來說明“聖人為什麼被稱為聖人?”聖人至少必須具備的三個條件。

    一.有"耳"聞道,通達天地之正理。我們中國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就是集華夏上古文化之大成者,他晚年修訂六經,即《詩》《書》《禮》《樂》《易》《春秋》他的文化貢獻無人能比。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二. 有"口"佈道,教化大眾的功德。相傳孔子有弟子三千,其中有賢人七十二。雖說他“述而不作”,但他在世時已被譽為“天縱之聖”“天之木鐸”“千古聖人”,是當時社會上最博學者之一。孔子去世後,其弟子及其再傳弟子把孔子及其所有弟子的言行語錄和思想記錄下來,整理編成儒家經典《論語》。《論語》 與《大學》《中庸》《孟子》《詩經》《尚書》《禮記》《易經》《春秋》並稱“四書五經”。 《論語》是中國讀書人的基礎語言,並影響著全社會的思維結構。它的中和思想,是建設和諧社會的根據。它對後世影響巨大,是自西漢以來,中國識字人一部人人必讀之書。

    三. "王"統率萬物,德行遍施的影響。自西漢以來,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學說,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主流思想。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中國人。其思想不僅對中國,而且對中國的周邊地區,如:北韓半島、日本、越南等地,也產生深遠影響,在東亞形成了儒家文化圈;甚至對歐洲都有深遠的影響,對近代歐洲的啟蒙運動產生了積極的作用。被萊布尼茨、白晉等尊稱為“世界科學始祖”和哲學聖哲。

    總之“聖人為什麼被稱為聖人?”是因為聖人具備了有"耳"聞道,通達天地之正理;有"口"佈道,教化大眾的功德;"王"統率萬物,德行遍施的影響。所以聖人才被稱為聖人。不知大家是否贊同我的說法。希望得到您的支援;也願意與您進行交流。

  • 5 # 小生讀歷史

    聖人之所以被稱為聖人是因為他做的事情,他的言行等某些他的相關的事,對當時或者後世以至於更久遠的的時間能夠產生深遠的影響力。

    孔子,這是大家比較熟悉的一個人,他的思想一直影響人們,到現在對治世都極具有參考價值。但是他的思想在他的年代並沒有被人看重,直到漢代獨尊儒術,才使得儒家思想得到空前的發展,慢慢的儒家思想在中國封建社會變得重要了,現在儒家的思想一直影響著中國乃至世界的發展。

    蘇格拉底,被譽為西方的孔子,他是哲學界的大賢,可以說他是哲學界的鼻祖,他當時給人民群眾普及一些法律常識,使得古希臘成為了世界上第一個法制的國家,當然,蘇格拉底的貢獻遠不止這些。他對西方乃至世界貢獻了很大。

    毛澤東,新中國在毛主席的帶領下成立了,毛澤東思想給中國的發展帶來了巨大的變化,沒有毛主席,可能中國的發展要緩慢很多年,也可能到現在中國的社會也還沒有改變。他改變了中國的發展,改變了世界的發展。

    聖人之所以被稱為聖人,他自身的高貴之處是必不可少的,但是重要的是他的影響,給世界和人民帶來的影響。

  • 6 # 菩提山莊

    聖人一詞有很多種定義,有人認為所謂的聖人,只是人類對有權勢或有文化的某些個人的尊稱。比如,孔子,孔聖人。

    但事實上,真正的聖人與權力,技能無關。真正的聖人無所不知,非人類的思想所能想象。真正的聖人不說謊言騙人。真正的聖人在普通人眼中超凡脫俗,是徹底排脫了人性慾望的束縛。

    也許有人不相信世上會有這麼一種人,但事實上,聖人是真實存在的,佛陀,老子,就是這麼一種人。證明聖人存在的唯一證據就是被古人記錄下來的聖人的言論。

    對於中國人,最熟悉的莫過於佛經,道經。佛經裡講述的宇宙人生的道理,至今仍超越科學而不違背科學的存在著。五千多年前,就早以揭示過近代人類現代科學才剛剛發現的科學現象。

    當然,更多的仍超越現代科學而無法解釋卻合理的存在著。孔子曾經讚歎老子,就像那龍在雲端。以這個標準,孔子也只能是普通人。因為他僅僅知道普通人應該知道的東西(見兩小兒辨日)。而聖人,知道的似乎遠比普通人知道的多的多。

    那麼什麼是聖人之道呢?很簡單,就是一個無所不知的被稱為聖人的人,在向和我們一樣的普通人,講述他為什麼能夠成為聖人,從而知道那麼多。這種由聖人講述的,由普通人轉變為聖人的方法,就是聖人之道。

    也許有人知道,佛經裡面涉及到很多超越科學的東西。然爾,佛經卻並不是為我們介紹科學的書。而只是教我們如何能夠從普通人變為聖人的方法,裡面偶爾提到的一些超越科學的內容,如此而已。

    為什麼要學聖人之道呢?很簡單,為了成為聖人。成為聖人有什麼好處呢?很可惜,聖人並沒有告訴我們如何去獲取金錢,權力,地位。

    反而對這些東西失去興趣,他告訴人們,那些都是錯誤的追求,就好比水中花,鏡中月一樣,都是假像。

    而成為聖人,唯一能得到的,就是解脫。抑或連所謂的解脫也是假的。但至少,我們能夠知道真相。

  • 7 # 冰姐1812

    聖人之所以能夠成為聖人,聖人無私,無我,不為己,超越二元對立,超越競爭,沒有區別心 ,沒有界限,只為眾生造福,不斷髮揮出自己人生的價值和意義,同時自己的大愛,人格,精神得到了無限的成長,最終可以超越時空而存在,與日月同在,活在了不生不死的世界裡

  • 8 # 三秦客卿

    聖人,是不是被後人道德化、標榜化了?最初的聖人,是不是隻有智慧超過人的意思?或者單純的做個人生導師來看,被後人過多解讀,以至於聖人斷子絕孫,戰國後,絕跡江湖?是以前的飯好吃,還是空氣好些,能長出如此是人不似人的人!

  • 9 # 戰宇在重慶

    聖人的標準是: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在指導思想或者道德操守或者拯救萬民於水火。所以聖人的標準太高。

  • 10 # 小帥聊歷史

    因為政治的需要,漢武帝為了鞏固政權,維護帝制。同意了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進而禁錮了人們的思想,使人們都把孔子當成聖人來學習,讓人們學習孔孟之道,不去想別的,這樣皇權才得以固定,社會才會安穩。

    還有就是聖人本身也有很多優點,有讓人學習的地方。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已經證明物質是能量,意識也是能量那世界唯物還是唯心?或者主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