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大花貓71373869
-
2 # 童釋釋
自己煎中藥是鍛鍊心性的一個過程,為什麼這麼說呢?中醫的藥之所以有很好的療效,除了有藥物本身的藥效外,還有重要一點就是熬藥的過程中心力的作用。在熬製過程中那種用心守候,不時地揭開鍋蓋攪拌一下,這種全神貫注的心態在這一瞬間已經把自己的心力注入到湯藥之中了,傾注了一個煎藥人耐心和祝福,這樣熬出來的湯藥才會有靈氣,所有的藥都是有一股內在的靈氣,這種靈氣和人的靈氣是想通的。
自己煎藥是要花費時間的,因為要頭煎二煎最好三煎;頭煎取氣二煎取質,兩煎混合在一起同時服用,才能起到最佳的治療效果。但嚴格來說所有湯藥應該三煎,三煎藥色已淡了,淡則入脾,有溫補脾胃作用,即使不喝也應該煎好後來泡腳,️舒經活血的作用。謝謝
煎中藥,這是個技術活兒。簡單的一煎,誰不會啊?但是要煎得好,煎出藥效來,那就不簡單了。有很多的中藥處方,在煎的時候是非常有講究的。比如治療因心、腎疾病而導致的全身水腫,所煎的中藥中就有大劑量的附子。以及紅參、西洋參等名貴中藥材。還有豬苓、茯苓、金櫻子、白朮、黃芪、葶藶子、大黃、澤瀉等藥材。我的經驗就是以十克附子為單位,先煎的時間為一小時。二十克,先煎兩小時。然後再加入其他經過涼水浸泡半小時以上的藥物,共同煎煮。在藥湯將要煎成前十分鐘,把大黃加進去煎,謂之後下。煎好後乘熱篦出湯汁,加入西洋參粉,以期名貴藥材的全面利用。在煎藥的過程中,根據所煎中藥的性質,調整煎煮的時間和火候的大小。比如溫補類中藥,一定要小火慢煎,如燉肉湯一樣。才能煎出藥效來;而煎煮發散類中藥,如祛風散寒的解表藥,則不宜久煎。而應大火快煎,以免藥效散失。煎藥的過程,也是對中醫理論深入瞭解的過程。同時也感到了不可思議:我們的老祖宗,是何等的聰明?竟然用不值錢的樹皮草根,礦物、動物等東西,經過中醫理論指導的配伍後,居然能對西醫束手無策的疾病,取得驚人的療效!不得不說發明中醫學的祖先們,那腦袋是絕頂聰明的!對我而言,煎中藥是很有成就感的——記得年輕的時候,和某村的一個七十多歲的老頭兒打賭:我要治好他認為好不了的一頭病牛。畜主抓回來我開的中藥後,為了確保藥效,我親自動手,煎煮中藥。熬好頭茬藥後,幫助牛主人給病牛灌上。次日凌晨,多曰臥地不起的病牛站起來了,並且抬頭去夠牛棚上蓋的柴葉子。高興的牛主人父子熱淚盈眶。我心裡也充滿了得意和自豪——看來我診斷正確,下藥精準!初岀茅廬,即有斬獲,能不高興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