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和LCD螢幕相比,OLED螢幕具有對比度高、輕薄、功耗低等諸多優點。去年釋出的iPhone X則是首款搭載OLED螢幕的蘋果手機,但近期卻有不少人反映iPhone X等OLED螢幕存在危害眼睛健康的頻閃問題。
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我們今天就來探究下螢幕頻閃這個話題。
頻閃的概念
簡答來說,頻閃是指光源在發出光和熄滅這個狀態間的切換過程,頻閃頻率則一般用來描述這個速度的快慢。例如60Hz的頻率就是指1秒內完成60次切換。
看到這裡,你可能會聯想到螢幕的重新整理率。的確,這兩個概念有相似之處,但也存在很大的不同。目前主流電腦顯示器、手機螢幕的重新整理率一般為60Hz,電競屏或專業螢幕可能會有120Hz、144Hz的高重新整理率版本。
螢幕的重新整理率是指1秒內最多可以顯示多少張畫面,和遊戲、電影幀率這個概念比較接近。舉個例子,如果遊戲幀數長期保持在100幀以上,但電腦螢幕的重新整理率為60Hz,幀數優勢就很難發揮出來。
不過,即使幀率很低,例如10幀,人眼的感覺更多是卡頓,類似PPT放映的效果;而如果頻閃很低,例如一盞燈在1秒內開關10次,人眼就會感覺非常不舒服,一直處於這個狀態眼睛就可能會受到傷害。
也就是說,眼睛在和顯示螢幕的接觸過程中,對頻閃頻率的敏感度遠高於重新整理率和幀率。
頻閃頻率達到多少才不會產生不適感?
我們玩遊戲時,一般來說60幀就稱得上流暢了,那麼頻閃頻率要達到多少不會感到不適呢?
還是以燈光為例,如果它的頻閃頻率極低,大概10秒開關一次,那麼我們的眼睛可以適應這個過程,自然就不會感到不適。但在手機螢幕上,頻閃頻率這麼低的話,那基本就意味著這臺手機廢了。
另外,如果燈光的頻閃頻率極高,開關燈的速度快到肉眼完全無法察覺,我們的眼睛也不會感到不適。對螢幕來說,只要頻閃頻率達到一定數值,我們日常使用就不會感到不適,眼睛也不會受到太大的傷害。
目前市面上有很多以“無頻閃”為賣點的護眼燈具,按照國內的標準,頻閃頻率在3125Hz以上即可稱之為無頻閃。當然,市場上大多數燈具其實都是達不到這個標準的。
眾所周知,和LCD螢幕相比,OLED螢幕具有對比度高、輕薄、功耗低等諸多優點。去年釋出的iPhone X則是首款搭載OLED螢幕的蘋果手機,但近期卻有不少人反映iPhone X等OLED螢幕存在危害眼睛健康的頻閃問題。
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我們今天就來探究下螢幕頻閃這個話題。
頻閃的概念
簡答來說,頻閃是指光源在發出光和熄滅這個狀態間的切換過程,頻閃頻率則一般用來描述這個速度的快慢。例如60Hz的頻率就是指1秒內完成60次切換。
看到這裡,你可能會聯想到螢幕的重新整理率。的確,這兩個概念有相似之處,但也存在很大的不同。目前主流電腦顯示器、手機螢幕的重新整理率一般為60Hz,電競屏或專業螢幕可能會有120Hz、144Hz的高重新整理率版本。
螢幕的重新整理率是指1秒內最多可以顯示多少張畫面,和遊戲、電影幀率這個概念比較接近。舉個例子,如果遊戲幀數長期保持在100幀以上,但電腦螢幕的重新整理率為60Hz,幀數優勢就很難發揮出來。
不過,即使幀率很低,例如10幀,人眼的感覺更多是卡頓,類似PPT放映的效果;而如果頻閃很低,例如一盞燈在1秒內開關10次,人眼就會感覺非常不舒服,一直處於這個狀態眼睛就可能會受到傷害。
也就是說,眼睛在和顯示螢幕的接觸過程中,對頻閃頻率的敏感度遠高於重新整理率和幀率。
頻閃頻率達到多少才不會產生不適感?
我們玩遊戲時,一般來說60幀就稱得上流暢了,那麼頻閃頻率要達到多少不會感到不適呢?
還是以燈光為例,如果它的頻閃頻率極低,大概10秒開關一次,那麼我們的眼睛可以適應這個過程,自然就不會感到不適。但在手機螢幕上,頻閃頻率這麼低的話,那基本就意味著這臺手機廢了。
另外,如果燈光的頻閃頻率極高,開關燈的速度快到肉眼完全無法察覺,我們的眼睛也不會感到不適。對螢幕來說,只要頻閃頻率達到一定數值,我們日常使用就不會感到不適,眼睛也不會受到太大的傷害。
目前市面上有很多以“無頻閃”為賣點的護眼燈具,按照國內的標準,頻閃頻率在3125Hz以上即可稱之為無頻閃。當然,市場上大多數燈具其實都是達不到這個標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