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耐心,並不代表就開悟了。不耐煩的經歷讓人感覺很痛苦,所以我們想逃避痛苦。一般來說,我們每個人的認知是“我付出了,就應該得到快樂”。而現實恰恰是,我們付出了,卻沒有得到快樂,反而得到痛苦,所以就產生了抱怨。這一切,我們只能叫做心理活動,或者叫想當然。生命不在想當然!
比如,當一個人老了,超越一切感情看待世間,他可能感慨說“兒女是債,無債不來”。這句感悟似乎莫名其妙,但這是他一個非常淡然的看法。那麼,有的人就會困惑,子女倒也罷了,作為夫妻,兩個陌生人走到一起,如果也是債,好像難以考量。
事實上,生命是一個互動的過程,什麼是互動?在佛教的宇宙觀看來,宇宙是由地、水、火、風、空組成的,我們人類也是如此。現代的科學也證明,我們所有的情緒、想法與概念都來源於身體內部物質間的化學反應,透過放光放電,然後得到一個判斷。這就是現實生活當中,我們所認為的資訊、交流不匹配的原因。
如果家人靜下心來知道你的善意、你的付出,他一定會很感動,靜下心來跟你說話,不會跟你急赤白臉。如果你知道他今天不在狀態,他今天可能是火和風的動態,那你就要做地和水的靜態,這樣生命的互動才能夠達到平衡。
一個巴掌拍不響,兩個生命通常是距離和資訊交流的問題。如果你的期望不是很高,能夠過得去,用這種態度去生活,看似消極,但是它能夠解決你對生命的疑問。
更高的層次,我們可以用佛法的理論去理解現象,“一切變化都是無我的”。用現在的話說,它都不是故意的。你看到一個人,今天他的靈性沒有展現,展現的是他物質的一面。每一個人都有很多面,你的家人也有很多面,你既要接受他靈性的一面,也要接受他物質、無明的一面。有時候,你和他結合的時候很崇拜他。但是你和他現實生活的時候,很接近他,你看到不好的一面,就很煩惱。所以你在錯位的資訊當中,他也在錯位的資訊當中,肯定要碰撞。
碰撞,用修行的態度來講,是一場羯磨。互動讓我們對生命的理解更深刻。當從生命的層面看待生活的緣分的時候,你會釋然而珍惜。這時候,就不是兩個巴掌拍不響了,而是一個人就可以主宰一個家庭的福祉,創造出一個新的空間給兩個人住。
過去人講“一人有福,帶挈一屋”,一個家庭中有一個孩子有出息,有些過人之處,家裡一定有智慧的人在付出。這就像過日子一樣,攢陰福,攢著攢著把過去的惡業、惡的負面能量給消耗完了,攢出一個正能量,那就非常好了。
有耐心,並不代表就開悟了。不耐煩的經歷讓人感覺很痛苦,所以我們想逃避痛苦。一般來說,我們每個人的認知是“我付出了,就應該得到快樂”。而現實恰恰是,我們付出了,卻沒有得到快樂,反而得到痛苦,所以就產生了抱怨。這一切,我們只能叫做心理活動,或者叫想當然。生命不在想當然!
比如,當一個人老了,超越一切感情看待世間,他可能感慨說“兒女是債,無債不來”。這句感悟似乎莫名其妙,但這是他一個非常淡然的看法。那麼,有的人就會困惑,子女倒也罷了,作為夫妻,兩個陌生人走到一起,如果也是債,好像難以考量。
事實上,生命是一個互動的過程,什麼是互動?在佛教的宇宙觀看來,宇宙是由地、水、火、風、空組成的,我們人類也是如此。現代的科學也證明,我們所有的情緒、想法與概念都來源於身體內部物質間的化學反應,透過放光放電,然後得到一個判斷。這就是現實生活當中,我們所認為的資訊、交流不匹配的原因。
如果家人靜下心來知道你的善意、你的付出,他一定會很感動,靜下心來跟你說話,不會跟你急赤白臉。如果你知道他今天不在狀態,他今天可能是火和風的動態,那你就要做地和水的靜態,這樣生命的互動才能夠達到平衡。
一個巴掌拍不響,兩個生命通常是距離和資訊交流的問題。如果你的期望不是很高,能夠過得去,用這種態度去生活,看似消極,但是它能夠解決你對生命的疑問。
更高的層次,我們可以用佛法的理論去理解現象,“一切變化都是無我的”。用現在的話說,它都不是故意的。你看到一個人,今天他的靈性沒有展現,展現的是他物質的一面。每一個人都有很多面,你的家人也有很多面,你既要接受他靈性的一面,也要接受他物質、無明的一面。有時候,你和他結合的時候很崇拜他。但是你和他現實生活的時候,很接近他,你看到不好的一面,就很煩惱。所以你在錯位的資訊當中,他也在錯位的資訊當中,肯定要碰撞。
碰撞,用修行的態度來講,是一場羯磨。互動讓我們對生命的理解更深刻。當從生命的層面看待生活的緣分的時候,你會釋然而珍惜。這時候,就不是兩個巴掌拍不響了,而是一個人就可以主宰一個家庭的福祉,創造出一個新的空間給兩個人住。
過去人講“一人有福,帶挈一屋”,一個家庭中有一個孩子有出息,有些過人之處,家裡一定有智慧的人在付出。這就像過日子一樣,攢陰福,攢著攢著把過去的惡業、惡的負面能量給消耗完了,攢出一個正能量,那就非常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