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魂舞大漠

    說攔截都想攔截,死馬當作活馬醫,一個字“難”。為提高進攻能力,核大國都有“三駕馬車”,天上轟炸機,攜帶射程幾千公里的核導彈,遠在防區之外發射,進攻從各個方向,說來就來,不知從何處而來;陸基發射井,更有移動式發射井,前蘇聯還有一種“死亡列車”,射程都超過上萬公里,每枚導彈都有十多個彈頭,俄羅斯更改進一種“撒旦”-2,2萬公里的射程有16個分導式核彈頭,選擇從何處攻擊基本上隨心所欲,從不同方向任意攻擊,還載入著不少誘餌;潛射型更難對付,美國一型核潛艇,同時發射24枚彈,每枚彈都有8個核彈頭以上,俄羅斯更有一種自航上萬公里的核魚雷,喚做“波塞冬”,從水下千米處遊弋,藏得很深難以發現,隨時隨地攻擊。每一種都不易對付,各有各的絕招祕典,縱然銅牆鐵壁,終難擋住,要在防不勝防。

    攻重於防

    正應了一句話,進攻就是最好的防禦。以攻為守才是王道。速度高,快得超乎想像,最快者達到了第一宇宙速度,每小時2.8萬公里,每秒7900米,地球的周長不過4萬公里,從任意一點可展開攻擊,正是一小時可打遍全球了呢。難以發現,發現了也具不確定性,不知道哪一種是否就是末日審判。一般來說,高超音速,每小時6000公里以上,就難以攔截,更何況要有所準備,等於說發現了也就晚了。所以核大國都重於進攻。

    矛與盾

    有總比沒有強,展開戰略防禦,都蠻上心的。美之“薩德”,俄之A-235,多了一種選擇,不只是被動挨打。只是眼下技術有待更加努力,30%能不能防住,還是一個天大的問號。說是有了60%,甚至說得更高,其實都明白,一次次展開戰略反導演習,說是能達到八九不離十,其實無非左手打右手,都是準備好了的。戰時全然沒有用,就目前的技術來說,雖說夠努力,也可以展開實戰部署了,但是遠遠不夠。隨著技術的發展和進步,沒準能有更好的技術思路。這是一對矛與盾的關係,要把盾築強,未來還有更長的路好走,不過只要不捨,就會促進發展提高。

  • 2 # 雨下孤

    核大國之間的核彈雖然互相瞄準,但是這種大殺器是不能隨便發射的,一旦發射就是捅翻了馬蜂窩,攔截和不攔截結果都是一樣的,甚至一不小心人類會因此自我毀滅,這可真不是危言聳聽!

    美蘇爭霸時期,兩國對核彈戰力有過評估,500枚核彈就能摧毀對方,90%的人會因此死去,剩下10%也會因為核汙染生不如死,而且會慢慢死去。因此以現在美國和俄羅斯大約分別擁有7000多顆核彈,雙方能互相摧毀十多次了,是不是很可怕。500枚核彈並不多,一艘俄亥俄級戰略核潛艇能攜帶24發三叉戟洲際導彈,每一發攜帶8美核彈,也就是每艘攜帶192枚,也就是2艘半就能摧毀俄羅斯了。這還是美俄互相核限制的結果,否者俄亥俄級就能240枚核彈,2艘救毀滅俄羅斯了。

    因此各國都對使用核彈這個事慎之又慎,美國也就是僅僅在二戰剛研發出來丟了兩顆在日本,之後再也沒有敢用了,甚至在北韓戰場被志願軍打回了三八線,在越南打得如此狼狽的情況下,有人提出使用核彈,最後都被否決了。

    而且各國核彈使用按鈕和密碼都儲存在總統那裡,歷屆總統對核彈的使用那也是慎之又慎,美蘇爭霸時期美國和蘇聯救發生過對核彈使用的誤判,但是最後都沒有使用,在下屬彙報對方核彈已經發射的時候,總統們的第一反應就是給我確認確認再確認,美國就發生了將預演的蘇聯導彈來襲方案投放到了雷達螢幕上,最終核查是烏龍。蘇聯同樣發生過太空紅外雷達出錯,將太Sunny在雲層上的反射誤判成了導彈發射並提出了預警,雖然一直在預警,但是地面遠端警戒雷達並沒有發現目標,最終俄羅斯放棄反擊,後來調查就是太空紅外預警系統出錯的問題。

    而且發射核彈的命令對各國總統的壓力也是非常大的,不敢輕易的去當人類這個罪人,因為這是關乎人類生日存亡的大事。曾經蘇聯在70年代搞了一次洲際導彈全射程實驗,當一個地位很高的下屬向第一書記彙報準備完畢後,蘇聯第一書記掏出了核彈發射命令按鈕,說:這裡面沒有核彈,你來試一下。這位高官反覆確認沒有核彈後,最後雙手還是發抖的按下了按鈕。從這個案例我們就知道發射核彈壓力會有多大,多糾結!

    而且洲際導彈速度是很快的,大約在20~25馬赫,也就是每秒7公里左右,基本無法攔截,而且現在各國最新洲際導彈又升級了,具有程式設計進行機動突防的能力,又加幾十個假誘餌,就更難以攔截。而且現在即使像美國這麼強大的全球反導系統,也基本對洲際導彈沒有辦法,美國從97年至今一共公開實驗了60次反導攔截,成功了6次,只有10%,其他國家就更不用說了。

  • 3 # 長空雄鷹46

    核彈發射不能攔截,這個問題回答起來不算難。

    首先,當今世界上,有核彈的國家就那幾個,用來做載體的工具當然是自己擁有的最可靠的運載火箭。當然了,沒有運載火箭另當別論。

    之所以要可靠,總不能在發射過程中運載火箭出事,那就是麻煩事了。其實,核彈引爆的條件挺苛刻的,核材料必須達到或超過臨界體積才能爆發,也就是說裝載核材料的容器是通過技術手段強行破開,使得原本分割成小於臨界體積的小塊核材料無障礙組合起來,從而發生核聚變。

    弄清楚這個道理之後,我們再來看攔截導彈出現的狀況,導彈被設計成為接觸即引爆的攔截導彈成功攔截後,估計最起碼也是解體的結果,現在的問題是裝載核材料的容器會不會出現類似引爆的條件,如果引爆,那就什麼都不比說了,發生在高空中的核爆炸後果我們基本上都知道,在廣島、長崎分別引爆的就是空中引爆。這時候的殺傷力由高溫、衝擊波組成,當然,核輻射是附加的。不管結果如何,巨大的傷亡是免不了的。之後相當長時間核汙染是很大的麻煩。

    如果不是爆炸的話更麻煩,核材料自由落體,分散各處,關鍵是不好找,這可不是簡單的一次性核輻射的問題,等於核材料遺失在野外,除非是通過輻射強度監測,否則基本上就是坑死人的節奏,沒有誰能受的了這個結果。

    且不論攔截是否成功,如果成功,後果不見得就好受,因為不知道攔截的是不是核彈,等知道了,清理工作幾乎不知道如何展開,畢竟涉及的地域太大了,要防輻射情況下來尋找核材料,這實在就是噩夢,恐怕這無影無蹤的致命殺傷力造成的恐慌比核爆炸更難以接受。當然了,沒有誰希望這一幕發生。

  • 4 # 鍾馗評鬼1

    我認為這是不正確的,現在我們來分析一下,為什麼能夠攔截?戰略核導彈的發射分初段中段末端三個階段。,初段是在飛出大氣層以前,因為他的初始速度慢,無疑這個過程是可以攔截的,造成破壞的大小,取決於它的攔截高度。導彈的中段已飛出了大氣層,美蘇都曾經在大氣層以外進行過核武器實驗,對地球造成的影響有一些原始的資料,應該破壞性有限,否則就會造成災難,歷史上還沒有這方面的新聞報道。至於末端防禦,因為導彈的速度極快,彈頭的表面產生的等離子可以遮蔽電子操控訊號,所以很難使彈頭變軌,由於接近目標,當然會對被攻擊的國家造成破壞,但是如果離地面越高,他的破壞力也越有限。由此可見,核武器是可以防禦的。

  • 5 # 藍海夢想666

    我是藍海夢想,為您解答,題目中所說的核彈應該戰略洲際彈道核導彈,洲際彈道導彈核彈可以發射的方式很多,包括洲際彈道導彈核彈、巡航核導彈\中程彈道導彈、核航彈、核魚雷、戰術小型核武器等各種核彈,其中最難攔截的就是洲際彈道導彈核彈和核魚雷,而非不能攔截,而是攔截成功率極低。

    洲際彈道導彈

    核彈是世界大國的大國重器,能製造出了無五常之外,只有印度、巴基斯坦以及準核國家北韓、以色列、伊朗等國家了。自從核彈在日本廣島和長崎爆炸後人們深度體會到,核彈的巨大威力,讓世人對其的能力有了深刻的認知。所以說核彈在當今世界是一種威懾手段,使用的概率也很低,隨意使用估計地球早就毀滅了。

    DF31A洲際彈道導彈

    其中洲際彈道導彈核彈攔截概率比較低主要是因為,洲際彈道核導彈的速度比較高,末端速度可達20馬赫,一馬赫速度是1225千米每小時,20馬赫的就是24500千米每小時,這樣速度根本沒有反導系統能夠攔截的住。因此在攔截洲際彈道導彈是時候通常選在其速度比較慢的情況下,在初始段和中段就行攔截,就算是初始段也在5馬赫左右,而且在這個階段也是很難確定目前的發射目標,也很難偵測,所有攔截同樣很難;中段的反導攔截目前是最主要的攔截手段,目前美國的攔截成功率最多也就50%,如果加上分導式核彈頭的話攔截了就更低了,總的來看無論在初始端,中段和末端攔截成功率都不高,綜合起來估計只有10%以內,假設該核彈攜帶10枚分導式核彈頭的話攔截成功率是0%,所以說洲際彈道導彈核彈很難被攔截成功。

    美國民兵3洲際彈道導彈

    還有就是巡航導彈攜帶的核彈或者中程彈道導彈,速度雖然沒有洲際彈道導彈的快,其速到也達到了10馬赫了,而且巡航導彈可以有飛機和艦艇攜帶,可以在敵人家門口附近發射,時間更短,可以預警攔截的概率也是十分的低的,可能連5%都不到。

    最後說說核魚雷和戰術性核武器,核魚雷是美蘇爭霸的產物,全球能目前擁有的國家也只有美俄兩國了,美國的基本退役了,目前俄羅斯仍在研製和改進魚雷,這款大殺器可以在水下航行超過8000KM ,航速高隱蔽性強,在深海基本無法被發現和探測,無法發現和探測,保證了其發射後根本無法攔截,可以對航母戰鬥群,以其沿海岸地區造成毀滅性打擊,是美國最後頭疼的殺手鐗。再看小型的戰術核武器,是核武器發展的又一個發展方向,其戰略威懾力較低,使用場景有限,主要也是由中程導彈與巡航導彈攜帶,攔截成功率和中程彈道導彈不相上下。

    蘇聯T5核魚雷

    綜上所述,核彈的最不能攔截成功的應該就是洲際彈道導彈核彈和核魚雷了,因此這兩款核彈也是大國中最大的殺手鐗了,在未來核威懾力上仍然是主角。所以美俄在戰略核武上的也研製也是不遺餘力的,一直加大投入,維持自己的在全球核武器領域的霸主地位。

  • 6 # 紅龍軍團長

    彈道導彈發射核彈可以分為三個階段,發射上升階段,大氣層外中段飛行階段、再入大氣層末端攻擊階段,發射上升階段速度最低,但此時導彈還在發射方國土範圍內,或者不確定的大洋深處,因而無法進行攔截。

    繼彈道導彈之後,又出現了一款幾乎不可能被攔截的核彈運載工具。它叫“乘波體”或者“飛行棋”,這是一款高空大氣層內飛行武器,猶如水面飄行的瓦片,通過激波在大氣層的邊緣地帶高速變軌飄行,使得巡航階段根本無法被攔截。飛行棋末端攻擊速度依然達到5至8馬赫,還有變軌能力,攔截起來並不比分導彈頭容易。

    最後用一句話總結,幻想絕對的核安全,那是異想天開。

  • 7 # 天下布武

    綜合來說,中俄只能攔截射程5000公里以下的彈道導彈,美國進行過射程8000公里彈道導彈的中段攔截試驗,但成功與否未知!但就目前而言,對任何一個國家來說,想要攔截一枚發射時間地點未知射程8000公里以上,且攜帶分導核彈頭的洲際導彈成功的概率可能不足5%!

  • 8 # 哨兵ZH

    所以,目前只有中美兩國是成功攔截了自己現役彈道導彈同時又有發展下一代高超音速導彈武器的國家,且我們是走在了美國或者說是全世界的前面,這個可以參考今年閱兵時出現的東風-17。好了,言歸正傳,之所以要提上面這些內容,就是想說明,對於可攜帶核戰斗部的彈道導彈來說,目前是可以攔截的,只是攔截的成功率高低是一個很大的問題,現階段理論上具備反彈道導彈能力的國家包括有美中俄印以,英法意三國則是共同運營Aster系列導彈,是PAAMS防空導彈系統的整合元件之一。

    但是,擁有攔截能力並不意味著可以百分百的攔截彈道導彈,剛好相反,目前彈道導彈的攔截成功率是非常低的,尤其是洲際導彈這種大殺器,彈道高、速度快以及不可預測性都極大的增加的洲際導彈的攔截成功難度,像上升段攔截這種攔截手段美國更是直接砍掉了,因為上升段攔截需要到他國的領土或者是未知的大洋深處對還處於上升階段的導彈進行摧毀,在地理的難度遠遠大於技術上的難度,至於中段攔截和末端攔截,可變軌技術以及反導技術了解一下,理論上不可預測的彈道以及誘餌彈頭將洲際導彈的攔截成功率降到了最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美國為什麼會“拋棄”敘利亞的庫爾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