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奇怪,每年在各種社交平臺上,都會湧現出“去男方家過年還是回女方家過年”這樣的問
回孃家還是回婆家,本來應該是夫妻雙方個人決定的小事,但在中國,似乎成為了一個非常令人困惑的社會問題了。
這種在西方國家覺得莫名其妙、不提一值的生活細節,能夠在我們這裡被放大,實在是因為中國有很多特殊的國情。
中國有堅固的城鄉二元化和戶籍制度,年輕人一般都背井離鄉,去城市讀書、打工,稍努力一點,就在城市裡留下來了,並且在城市裡結婚生子。而父母一輩的人,還留在鄉村裡。與其說大家特別在乎和注重“過年”,不如說,宗族觀念已了無痕跡地化進了每個人的基因裡;夫妻和孩子的“小家”,是不算過年團圓的,只有三代同堂、叔嫂妯俚、三姑六婆,大家族都濟濟一堂,才算團圓。
另一方面,平常大家天南海北的、確實也不容易碰到一起,也只有過年能碰個面了。
然而春節是一個大節。都是獨生子女。不管是去男方家過年還是去女方家過年都會有一方不滿,因為誰都想熱熱鬧鬧的過個年,大團圓的嘛。方案一把男方父母和女方父母接到一起過年,一年雙方父母都在男方家過年,一年雙方父母都在女方家過年。換著來,如果雙方父母不同意到親家屋過年,那這個方案就不可行。方案二第一年到男方家過年,第二年到女方家過年,這樣迴圈。這個方案的話每年必有一方父母過年比較冷清,就看你們倆口子慢慢商量了。如果嫌麻煩,那就找個近的老婆,老公吧。
很奇怪,每年在各種社交平臺上,都會湧現出“去男方家過年還是回女方家過年”這樣的問
回孃家還是回婆家,本來應該是夫妻雙方個人決定的小事,但在中國,似乎成為了一個非常令人困惑的社會問題了。
這種在西方國家覺得莫名其妙、不提一值的生活細節,能夠在我們這裡被放大,實在是因為中國有很多特殊的國情。
中國有堅固的城鄉二元化和戶籍制度,年輕人一般都背井離鄉,去城市讀書、打工,稍努力一點,就在城市裡留下來了,並且在城市裡結婚生子。而父母一輩的人,還留在鄉村裡。與其說大家特別在乎和注重“過年”,不如說,宗族觀念已了無痕跡地化進了每個人的基因裡;夫妻和孩子的“小家”,是不算過年團圓的,只有三代同堂、叔嫂妯俚、三姑六婆,大家族都濟濟一堂,才算團圓。
另一方面,平常大家天南海北的、確實也不容易碰到一起,也只有過年能碰個面了。
然而春節是一個大節。都是獨生子女。不管是去男方家過年還是去女方家過年都會有一方不滿,因為誰都想熱熱鬧鬧的過個年,大團圓的嘛。方案一把男方父母和女方父母接到一起過年,一年雙方父母都在男方家過年,一年雙方父母都在女方家過年。換著來,如果雙方父母不同意到親家屋過年,那這個方案就不可行。方案二第一年到男方家過年,第二年到女方家過年,這樣迴圈。這個方案的話每年必有一方父母過年比較冷清,就看你們倆口子慢慢商量了。如果嫌麻煩,那就找個近的老婆,老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