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首七律《蜀相》抒發了詩人對諸葛亮才智品德的崇敬和功業未遂的感慨。融情、景、議於一爐,既有對歷史的評說,又有現實的寓託,在歷代詠贊諸葛亮的詩篇中,堪稱絕唱。
古典詩歌中常以問答起句,突出感情的起伏不平。這首詩的首聯也是如此。“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一問一答,一開始就形成濃重的感情氛圍,籠罩全篇。上句“丞相祠堂”直切題意,語意親切而又飽含崇敬。下句“錦官城外柏森森”,指出詩人憑弔的是成都郊外的武侯祠。柏樹生命長久,常年不凋,高大挺拔,有象徵意義,常被用作祠廟中的觀賞樹木。作者抓住武侯祠的這一景物,展現出柏樹那偉岸、蔥鬱、蒼勁、樸質的形象特徵,使人聯想到諸葛亮的精神,不禁肅然起敬。
第二聯“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所描繪的這些景物,色彩鮮明,音韻瀏亮,靜動相襯,恬淡自然,無限美妙地表現出武侯祠內那春意盎然的景象。然而,自然界的春天來了,祖國中興的希望卻非常渺茫。想到這裡,詩人不免又產生了一種哀愁惆悵的感覺,因此說是“自春色”、“空好音”。“自”和“空”互文,刻畫出一種靜態和靜境。詩人將自己的主觀情意滲進了客觀景物之中,使景中生意,把自己內心的憂傷從景物描寫中傳達出來,反映出詩人憂國憂民的愛國精神。透過這種愛國思想的折射,詩人眼中的諸葛亮形象就更加光彩照人。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第三聯濃墨重彩,高度概括了諸葛亮的一生。兩句十四個字,將人們帶到戰亂不已的三國時代,在廣闊的歷史背景下,刻畫出一位忠君愛國、濟世扶危的賢相形象。懷古為了傷今。此時,安史之亂尚未平定,國家分崩離析,人民流離失所,使詩人憂心如焚。他渴望能有忠臣賢相匡扶社稷,整頓乾坤,恢復國家的和平統一。正是這種憂國思想凝聚成詩人對諸葛亮的敬慕之情;在這一歷史人物身上,詩人寄託自己對國家命運的美好憧憬。
詩的最後一聯“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詠歎了諸葛亮病死軍中功業未成的歷史不幸。諸葛亮齎志以歿的悲劇性結局無疑又是一曲生命的讚歌,他以行動實踐了“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誓言,使這位古代傑出政治家的精神境界得到了進一步的昇華,產生使人奮發興起的力量。
這首詩分兩部分,前四句憑弔丞相祠堂,從景物描寫中感懷現實,透露出詩人憂國憂民之心
這首七律《蜀相》抒發了詩人對諸葛亮才智品德的崇敬和功業未遂的感慨。融情、景、議於一爐,既有對歷史的評說,又有現實的寓託,在歷代詠贊諸葛亮的詩篇中,堪稱絕唱。
古典詩歌中常以問答起句,突出感情的起伏不平。這首詩的首聯也是如此。“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一問一答,一開始就形成濃重的感情氛圍,籠罩全篇。上句“丞相祠堂”直切題意,語意親切而又飽含崇敬。下句“錦官城外柏森森”,指出詩人憑弔的是成都郊外的武侯祠。柏樹生命長久,常年不凋,高大挺拔,有象徵意義,常被用作祠廟中的觀賞樹木。作者抓住武侯祠的這一景物,展現出柏樹那偉岸、蔥鬱、蒼勁、樸質的形象特徵,使人聯想到諸葛亮的精神,不禁肅然起敬。
第二聯“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所描繪的這些景物,色彩鮮明,音韻瀏亮,靜動相襯,恬淡自然,無限美妙地表現出武侯祠內那春意盎然的景象。然而,自然界的春天來了,祖國中興的希望卻非常渺茫。想到這裡,詩人不免又產生了一種哀愁惆悵的感覺,因此說是“自春色”、“空好音”。“自”和“空”互文,刻畫出一種靜態和靜境。詩人將自己的主觀情意滲進了客觀景物之中,使景中生意,把自己內心的憂傷從景物描寫中傳達出來,反映出詩人憂國憂民的愛國精神。透過這種愛國思想的折射,詩人眼中的諸葛亮形象就更加光彩照人。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第三聯濃墨重彩,高度概括了諸葛亮的一生。兩句十四個字,將人們帶到戰亂不已的三國時代,在廣闊的歷史背景下,刻畫出一位忠君愛國、濟世扶危的賢相形象。懷古為了傷今。此時,安史之亂尚未平定,國家分崩離析,人民流離失所,使詩人憂心如焚。他渴望能有忠臣賢相匡扶社稷,整頓乾坤,恢復國家的和平統一。正是這種憂國思想凝聚成詩人對諸葛亮的敬慕之情;在這一歷史人物身上,詩人寄託自己對國家命運的美好憧憬。
詩的最後一聯“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詠歎了諸葛亮病死軍中功業未成的歷史不幸。諸葛亮齎志以歿的悲劇性結局無疑又是一曲生命的讚歌,他以行動實踐了“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誓言,使這位古代傑出政治家的精神境界得到了進一步的昇華,產生使人奮發興起的力量。
這首詩分兩部分,前四句憑弔丞相祠堂,從景物描寫中感懷現實,透露出詩人憂國憂民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