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建國後立長子朱標為太子,但朱標早逝,朱元璋便改封長孫朱允炆為皇太孫,讓其在自己百年之後,繼承皇位。
此安排引起朱元璋的四兒子、燕王朱棣強烈不滿,朱元璋自己也十分清楚論文武才華,治國理政朱棣都要強朱允炆百倍,但為了維護自己確定下來的皇長子繼承製度,堅決不改。
公元1398年朱元璋駕崩,21歲的皇長孫朱允炆繼位,史稱建文帝。傳說朱元璋臨死之前交給自己的貼身太監一個密匣,稱如皇太孫有難就開啟此匣子。
建文帝重用黃子澄、方孝孺等文人,進行政治改革,進行削藩,手握重兵,覬覦帝位的燕王朱棣以清君側名義發動"靖難之役"攻破南京城。建文帝下令火燒皇宮後不知所蹤。
朱棣遍尋建文帝未果,太監向朱棣報告說建文帝被逼無奈之下,跳入火中自焚,並指認火堆裡找出一具屍體為建文帝。朱棣假惺惺的痛哭一番,以皇帝禮將其厚葬,但在正史的文獻中,卻沒有任何有關建文帝陵寢的記載,這也是明朝16位皇帝在十三陵只有13位皇帝的陵墓原因。
燕王朱棣圍城之後,為防被俘受辱,建文帝決定自盡殉國。突然有一個太監將太祖留下匣子送給建文帝,建文帝開啟一看,裡面裝有三套袈裟,三張度牒,一把剃刀。匣中密信上面寫道"應文從鬼門出,餘從水關御溝而行,薄暮,會於神樂觀之西房"。
建文帝按照密匣的指示剃髮做了和尚,從鬼門逃出宮後到貴州的一個寺廟當了和尚。
建文帝從南京城逃出之後,輾轉來到泉州,流落到海外, 1403年,朱棣派鄭和先後7次下西洋做,順便查訪建文帝的跡。但沒有半點建文帝的音信。
朱元璋建國後立長子朱標為太子,但朱標早逝,朱元璋便改封長孫朱允炆為皇太孫,讓其在自己百年之後,繼承皇位。
此安排引起朱元璋的四兒子、燕王朱棣強烈不滿,朱元璋自己也十分清楚論文武才華,治國理政朱棣都要強朱允炆百倍,但為了維護自己確定下來的皇長子繼承製度,堅決不改。
公元1398年朱元璋駕崩,21歲的皇長孫朱允炆繼位,史稱建文帝。傳說朱元璋臨死之前交給自己的貼身太監一個密匣,稱如皇太孫有難就開啟此匣子。
建文帝重用黃子澄、方孝孺等文人,進行政治改革,進行削藩,手握重兵,覬覦帝位的燕王朱棣以清君側名義發動"靖難之役"攻破南京城。建文帝下令火燒皇宮後不知所蹤。
朱棣遍尋建文帝未果,太監向朱棣報告說建文帝被逼無奈之下,跳入火中自焚,並指認火堆裡找出一具屍體為建文帝。朱棣假惺惺的痛哭一番,以皇帝禮將其厚葬,但在正史的文獻中,卻沒有任何有關建文帝陵寢的記載,這也是明朝16位皇帝在十三陵只有13位皇帝的陵墓原因。
建文帝是否真沒死,如沒死他又逃到了哪裡?後世史家和民間傳說更是眾說不一,成為千古懸案。1、建文帝逃到貴州當了和尚。燕王朱棣圍城之後,為防被俘受辱,建文帝決定自盡殉國。突然有一個太監將太祖留下匣子送給建文帝,建文帝開啟一看,裡面裝有三套袈裟,三張度牒,一把剃刀。匣中密信上面寫道"應文從鬼門出,餘從水關御溝而行,薄暮,會於神樂觀之西房"。
建文帝按照密匣的指示剃髮做了和尚,從鬼門逃出宮後到貴州的一個寺廟當了和尚。
2、建文帝流落海外。建文帝從南京城逃出之後,輾轉來到泉州,流落到海外, 1403年,朱棣派鄭和先後7次下西洋做,順便查訪建文帝的跡。但沒有半點建文帝的音信。
建文帝靖難之役後去向說法萬千,但都沒有十分確鑿的證據,或許這將成為一個永遠也解不開的千古之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