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故鄉在江南,我愛故鄉的楊梅。
細雨如絲,一棵棵楊梅樹貪婪(lán)地吮(shǔn)吸著春天的甘露。它們伸展著四季常綠的枝條,一片片狹長的葉子在雨霧中歡笑著。
端午節過後,楊梅樹上掛滿了楊梅。楊梅圓圓的,和桂圓一樣大小,遍身生著小刺。等楊梅漸漸長熟,刺也漸漸軟了,平了。摘一顆放進嘴裡,舌尖觸到楊梅那平滑的刺,使人感到細膩(nì)而且柔軟。
楊梅先是淡紅的,隨後變成深紅,最後幾乎變成黑的了。它不是真的變黑,因為太紅了,所以像黑的。你輕輕咬開它,就可以看見那新鮮紅嫩的果肉,嘴唇(chún)上舌頭上同時染滿了鮮紅的汁(zhī)水。
沒有熟透的楊梅又酸又甜,熟透了就甜津津的,叫人越吃越愛吃。我小時候,有一次吃楊梅,吃得太多,發覺牙齒又酸又軟,連豆腐(fǔ)也咬不動了。我才知道楊梅雖然熟透了,酸味還是有的,因為它太甜,吃起來就不覺得酸了。吃飽了楊梅再吃別的東西,才感覺到牙齒被它酸倒了。
這篇課文描述了故鄉的楊梅的美麗和楊梅果的形狀、顏色、味道,突出了楊梅果的可愛,表達了作者熱愛故鄉的思想感情。
課文篇幅短小,層次清楚。首先,作者開門見山地點出“我”的故鄉所在地,“我故鄉在江南,我愛故鄉的楊梅”。這裡既有突出強調的作用,又能引起讀者的好奇:“我”為什麼愛楊梅,楊梅有哪些可愛之處呢?
接著,作者採用了擬人的手法,寫出了春雨的及時,楊梅樹的渴望以及它那旺盛的生命力。然後,作者抓住楊梅的形、色、味的特點,生動、細膩地描寫,使讀者對楊梅產生了如見其形、如觀其色,如品其味的感覺。另外,在描述的過程中,作者對楊梅的喜愛之情溢於字裡行間。
這篇文章的寫作特點是:作者按楊梅的生長過程,由整體到部分,由表及裡的順序進行敘述,語言十分精練、簡潔、樸實、親切,是學生學習寫作的一篇很好的範文。
擴充套件資料:
作者王魯彥,(1902-1944)浙江鎮海人。原名王衡。魯彥是筆名。20世紀20年代著名的鄉土小說家。20年代初曾在北京大學旁聽魯迅的《中國小說史》課程,大受裨益,開始創作時遂用筆名“魯彥”以表達對魯迅的仰慕之情。
代表作有短篇小說集《柚子》、《黃金》等,30年代寫有長篇小說《野火》(《憤怒的鄉村》)、《童年的悲哀》、《小小的心》、《屋頂下》、《河邊》、《傷兵旅館》和《我們的喇叭》等。
我的故鄉在江南,我愛故鄉的楊梅。
細雨如絲,一棵棵楊梅樹貪婪(lán)地吮(shǔn)吸著春天的甘露。它們伸展著四季常綠的枝條,一片片狹長的葉子在雨霧中歡笑著。
端午節過後,楊梅樹上掛滿了楊梅。楊梅圓圓的,和桂圓一樣大小,遍身生著小刺。等楊梅漸漸長熟,刺也漸漸軟了,平了。摘一顆放進嘴裡,舌尖觸到楊梅那平滑的刺,使人感到細膩(nì)而且柔軟。
楊梅先是淡紅的,隨後變成深紅,最後幾乎變成黑的了。它不是真的變黑,因為太紅了,所以像黑的。你輕輕咬開它,就可以看見那新鮮紅嫩的果肉,嘴唇(chún)上舌頭上同時染滿了鮮紅的汁(zhī)水。
沒有熟透的楊梅又酸又甜,熟透了就甜津津的,叫人越吃越愛吃。我小時候,有一次吃楊梅,吃得太多,發覺牙齒又酸又軟,連豆腐(fǔ)也咬不動了。我才知道楊梅雖然熟透了,酸味還是有的,因為它太甜,吃起來就不覺得酸了。吃飽了楊梅再吃別的東西,才感覺到牙齒被它酸倒了。
這篇課文描述了故鄉的楊梅的美麗和楊梅果的形狀、顏色、味道,突出了楊梅果的可愛,表達了作者熱愛故鄉的思想感情。
課文篇幅短小,層次清楚。首先,作者開門見山地點出“我”的故鄉所在地,“我故鄉在江南,我愛故鄉的楊梅”。這裡既有突出強調的作用,又能引起讀者的好奇:“我”為什麼愛楊梅,楊梅有哪些可愛之處呢?
接著,作者採用了擬人的手法,寫出了春雨的及時,楊梅樹的渴望以及它那旺盛的生命力。然後,作者抓住楊梅的形、色、味的特點,生動、細膩地描寫,使讀者對楊梅產生了如見其形、如觀其色,如品其味的感覺。另外,在描述的過程中,作者對楊梅的喜愛之情溢於字裡行間。
這篇文章的寫作特點是:作者按楊梅的生長過程,由整體到部分,由表及裡的順序進行敘述,語言十分精練、簡潔、樸實、親切,是學生學習寫作的一篇很好的範文。
擴充套件資料:
作者王魯彥,(1902-1944)浙江鎮海人。原名王衡。魯彥是筆名。20世紀20年代著名的鄉土小說家。20年代初曾在北京大學旁聽魯迅的《中國小說史》課程,大受裨益,開始創作時遂用筆名“魯彥”以表達對魯迅的仰慕之情。
代表作有短篇小說集《柚子》、《黃金》等,30年代寫有長篇小說《野火》(《憤怒的鄉村》)、《童年的悲哀》、《小小的心》、《屋頂下》、《河邊》、《傷兵旅館》和《我們的喇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