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未央先生

    鹽商衰亡,並不是經營不善,而是跟歷史環境有關。

    中國古代,一直是鹽鐵官營,鹽業收入,佔據國家財政收入的很大部分。

    清朝中後期,政府財政越來越緊張,以前對鹽商睜隻眼閉隻眼,現在不行了,這錢不能讓你掙了,得讓政府掙,開始打擊鹽商,所以鹽商最終衰亡是肯定的!

  • 2 # 藍淚笛

    官商關係影響鹽商的興衰。實行綱法時期,鹽商主要是靠政府獲得經營鹽業的許可,因此當年鹽商和政府的關係非常密切,不論是晉商或者徽商都是一樣。清代以後,徽商和政府的關係極為密切。康熙、乾隆南巡,即由徽州鹽商招待。徽商構築的園林,培養的歌女、妓女,還有徽菜、徽班,以及古玩、文物,都是行賄皇室、官員之所需。徽商在揚州的生活非常奢侈,《揚州畫舫錄》就有體現。但是何炳棣先生說,徽商生活的腐化是自身的需要,也是他們交結官場的需要。官商關係為鹽商的壟斷經營、牟取暴利提供保證,給與方便。兩淮鹽商有總商,有首總,與政府打交道的是總商,他們用鹽商們聚集的錢財賄賂官員,得到了好處,大家再分。

    鹽法變革、銀錢比價也是影響鹽商衰落的因素。清代從綱法轉為票法,對徽商的打擊是非常大的。雖說,票法實行後,誰都可以做鹽業買賣,但是政府還是有控制,鹽引是有限的,雜賦是很多的。政府稅收重是最主要的原因。銀錢比價引起的銀貴錢賤,是鴉片以後影響中國經濟的重要因素。清代老百姓日常交易用銅錢,向政府交稅用銀子。道光以後,銀子短缺,銀子越來越貴,銅錢越來越不值錢。這樣一來,鹽商向政府交稅的負擔重了,轉嫁到鹽價,鹽價就高了。

    兩淮地區,東臨黃海,西接運河,沿海地帶有很多鹽場,成本低而產量多。所以,很早以前,兩淮就是重要的產鹽區。揚州又有京杭運河的交通之便。

    揚州的鹽商主要有晉商、陝商,還有徽商。為什麼集中到揚州了?這主要與明代葉淇鹽法改革有關。明初實行開中法,故而商人在邊境從事商屯、發展糧食生產的,改為納銀之後,西北地區的各路鹽商就紛紛來到淮揚地區紮根經商。這就包括了山西、陝西商人。乾嘉學派的閻若璩就出生在一個封建官僚、鹽商大賈的家庭,祖上就是從山西移民到揚州的商人。

    另外,揚州鹽商一半左右是徽商,徽商有地緣優勢,兩淮行鹽區他們比較熟悉;再者,徽商和政府關係好,有政治優勢。

    徽商重視教育和科舉,家族多培養官員。比如,曹文埴、曹振鏞父子二人都是清代軍機大臣,經歷乾隆、嘉慶、道光三朝,其家族就是做鹽業貿易的。除家族中人躋身士大夫之列外,徽商不惜慷慨解囊為朝廷捐輸、報效,對鹽政衙門和鹽官“效忠”。康熙皇帝六次南巡、乾隆皇帝七次南巡,這些費用都出自徽商。所以,他們能進入綱本、佔窩、壟斷鹽業貿易。這些徽商大量買鹽引,不僅自己販鹽,還倒賣鹽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愛蓮說》中,周敦頤為何獨愛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