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統籌委員會(簡稱“巴統”)的正式名字是“輸出管制統籌委員會” (Coordinating Committee for Multilateral Export Controls) ,是1949年11月在美國的提議下秘密成立的,因其總部設在巴黎,通常被稱為“巴黎統籌委員會”。
巴統有17個成員國:美國、英國、法國、德國、義大利、丹麥、挪威、荷蘭、比利時、盧森堡、葡萄牙、西班牙、加拿大、希臘、土耳其、日本和澳洲。
協會由來
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西方發達工業國家在國際貿易領域中糾集起來的一個非官方的國際機構,其宗旨是限制成員國向社會主義國家出口戰略物資和高技術。列入禁運清單的有軍事武器裝備、尖端技術產品和稀有物資等三大類上萬種產品。被巴統列為禁運物件的不僅有社會主義國家,還包括一些民族主義國家,總數共約30個。
隨著國際政治經濟形勢的變化和科技水平的提高,西方國家為了自身的經濟利益,不斷突破巴統的禁運限制,巴統不得不縮小其管制範圍。
1990年,巴統大幅度放寬對原蘇聯和東歐國家的高技術產品出口限制,禁運專案由成立初期的400個減少到120個,1991年中又減少三分之二。受其禁運的國家也越來越少。
協會結局
世界格局發生重大變化,加上巴統的禁運措施與世界經濟科技領域的激烈競爭形勢也不相適應,一些西方國家又把巴統作為相互進行貿易戰的工具。巴統會員國的高階官員1993年11月在荷蘭舉行會議,一致認為巴統“已經失去繼續存在的理由”。
1994年4月1日,巴統正式宣告解散。然而,它所制定的禁運物品列表後來被瓦森納協定所繼承,延續至今。
巴黎統籌委員會(簡稱“巴統”)的正式名字是“輸出管制統籌委員會” (Coordinating Committee for Multilateral Export Controls) ,是1949年11月在美國的提議下秘密成立的,因其總部設在巴黎,通常被稱為“巴黎統籌委員會”。
巴統有17個成員國:美國、英國、法國、德國、義大利、丹麥、挪威、荷蘭、比利時、盧森堡、葡萄牙、西班牙、加拿大、希臘、土耳其、日本和澳洲。
協會由來
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西方發達工業國家在國際貿易領域中糾集起來的一個非官方的國際機構,其宗旨是限制成員國向社會主義國家出口戰略物資和高技術。列入禁運清單的有軍事武器裝備、尖端技術產品和稀有物資等三大類上萬種產品。被巴統列為禁運物件的不僅有社會主義國家,還包括一些民族主義國家,總數共約30個。
隨著國際政治經濟形勢的變化和科技水平的提高,西方國家為了自身的經濟利益,不斷突破巴統的禁運限制,巴統不得不縮小其管制範圍。
1990年,巴統大幅度放寬對原蘇聯和東歐國家的高技術產品出口限制,禁運專案由成立初期的400個減少到120個,1991年中又減少三分之二。受其禁運的國家也越來越少。
協會結局
世界格局發生重大變化,加上巴統的禁運措施與世界經濟科技領域的激烈競爭形勢也不相適應,一些西方國家又把巴統作為相互進行貿易戰的工具。巴統會員國的高階官員1993年11月在荷蘭舉行會議,一致認為巴統“已經失去繼續存在的理由”。
1994年4月1日,巴統正式宣告解散。然而,它所制定的禁運物品列表後來被瓦森納協定所繼承,延續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