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JohnTim2018
-
2 # 丁大大204753787
潮汕地區其實不是從大年三十到正月十五,每隔三兩天就有一次規模盛大的"拜老爺"活動,應該是天天都有"拜老爺"的活動,這個活動是根據各鄉村自古以來的規定進行的,所以從大年三十到初月24曰,天天都有一二個鄉村搞"拜老爺"的活動,在這個活動中,鄉村都程現一片歡樂的氣氛,彩旗招展,鼓樂齊鳴,鞭炮宣天,非常熱鬧,這個活動充分體現潮汕的傳統文化,增強人民群眾對生活的嚮往和團結精神,值得發揚光大。
潮汕地區從大年三十到正月十五,為何每隔兩三天就要有一次規模盛大的“拜老爺”活動?按我的觀察,並沒有每隔兩三天這麼頻繁,但春節“拜老爺”即拜神活動可能從臘月下旬就開始,一直持續到正月末才陸續結束。
潮汕民眾的祖先,很多都是從福建甚至中原遷徙而來,可能是在逃避歷朝的戰亂、饑荒等等。他們來到潮汕一帶定居後,逐漸形成一種獨特的潮汕文化。潮汕話,保留了不少古漢語的表達方式。潮州音樂,源自唐宋,是民樂的活化石。只有在潮汕這個相對封閉的現實版世外桃源,古代文化才能較好地傳承下來。再有就是拜神了,敬天地畏鬼神,逢年過節祭拜神靈,是普通民眾的樸素信仰。心中有一份敬畏,也能確保社會的和諧穩定。
隨著時代的進步,較年輕者有更現代的精神追求和信仰,拜神的做法僅限於部分家庭婦女、老人和商人了,這也是題主對這種節日經常出現的拜神活動不了解的原因。筆者也不太懂得具體的日程和細節,但對家鄉老人拜神的做法也有粗略瞭解,大概是這樣的:
臘月二十三,要送神,即“老爺上天”。神靈來自天上,他們跟芸芸眾生一樣,也有過春節放假悠閒的需求。焚上一爐香,感謝神靈一年的辛勞,讓他們在天庭也與眾神仙團聚,那才是他們的家鄉呀。這種做法,很貼心很擬人很有趣。
除夕日,在慶祝佳節吃年夜飯之前,也需要祭拜一下家裡、祠堂裡的祖先神位和家裡的“地主爺”即土地公公。其實我們不必把這類活動斥之為迷信,拜神可能也是在撫慰自己的心靈,表達各種美好的願望。民眾有敬畏心,社會的穩定更有保障,生活會更加和諧幸福。
到了大年初五,就要迎神,即“老爺落天”。神靈們在天上過了一個短暫的春節,民眾就急著要把他們迎接回來,繼續護佑大家過好新的一年。
每逢農曆初一十五,比較傳統的人都有拜神的習慣。到了元宵節這個最重要的“十五”,大家拜的是“月娘”,即月亮娘娘,很特別吧。
而正月中旬到下旬,各村還要輪流“營老爺”即遊神。這也是一種很有特色的潮汕鄉村風俗,神靈們也需要出門走走,與民眾同樂。抬上神像,敲鑼打鼓,遊街狂歡,春節的熱鬧喜慶氣氛就推向了高潮。潮汕的新年,極具農業社會的傳統趣味,很祥和很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