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132年,中國南宋的軍事家陳規發明了一種火槍,這是世界軍事史上最早的管形火器,它可稱為現代管形火器的鼻祖。到了南宋開慶元年(1259年)壽春府人創造了一種突火槍,該槍用巨竹做槍筒,發射子窠(內裝黑火藥、瓷片、碎鐵、石子等)。
燃放時,膛口噴火焰,子窠飛出散開殺傷對陣的敵人,雖可算作霰彈槍但與現代霰彈槍並無關聯。
公元13世紀,中國的火藥和金屬管形火器傳入歐洲,火槍得到了較快的發展。15世紀初,西班牙人研製出了火繩槍。後來,被明王朝仿製,稱之為鳥銃,直到1547年出生的法華人馬漢,將火繩點火改為燧石點火。
在轉輪火槍的基礎上改進而成,取掉了發條鋼輪,在擊錘的鉗口上夾一塊燧石,傳火孔邊設有一擊砧,射擊時,扣引扳機,在彈簧的作用下,將燧石重重地打在火門邊上,冒出火星,引燃火藥擊發。
大大簡化了射擊過程,提高了發火率和射擊精度,使用方便,而且成本較低,便於大量生產。17世紀中葉,很多歐洲軍隊普遍裝備燧發槍,一直到1848年,足足裝備了200多年。
後裝槍的發明是19世紀槍械的一次重大變革,它結束了步槍出世500年都是從膛口用探條把彈丸裝進槍膛內的歷史,被有些史書稱之為“開闢了輕武器和步兵戰術的新紀元”。
1860年,美國首先開創了轉管槍的先河。該槍也是一種單發槍,但採用多隻槍管,每隻槍管事先裝入子彈,發射時無需再從外部一發發地裝彈,而是依靠槍管存貯彈藥,在發射時依次將數只槍管中的子彈發射出去。
在轉管槍的基礎上,透過改進,發明了轉膛槍——只用一支槍管,用手扳動槍機即可推動槍膛旋轉並對準槍管,能接連射擊若干次,射擊速度比手動單發槍快得多。在1877年的俄、土大戰中,土耳其軍隊用3萬支轉鏜槍快速射擊,使俄軍陣亡逾3萬人。
馬克沁被稱為自動機槍鼻祖,在輕武器領域開闢了一個新時代。第一支半自動步槍是蒙德拉貢(墨西哥的一位將軍)設計的。而真正標誌著槍機直動式步槍時代的結束和自動步槍時代到來的半自動步槍,是美華人約翰·坎特厄斯·加蘭德研製的M1加蘭德步槍。
公元1132年,中國南宋的軍事家陳規發明了一種火槍,這是世界軍事史上最早的管形火器,它可稱為現代管形火器的鼻祖。到了南宋開慶元年(1259年)壽春府人創造了一種突火槍,該槍用巨竹做槍筒,發射子窠(內裝黑火藥、瓷片、碎鐵、石子等)。
燃放時,膛口噴火焰,子窠飛出散開殺傷對陣的敵人,雖可算作霰彈槍但與現代霰彈槍並無關聯。
公元13世紀,中國的火藥和金屬管形火器傳入歐洲,火槍得到了較快的發展。15世紀初,西班牙人研製出了火繩槍。後來,被明王朝仿製,稱之為鳥銃,直到1547年出生的法華人馬漢,將火繩點火改為燧石點火。
在轉輪火槍的基礎上改進而成,取掉了發條鋼輪,在擊錘的鉗口上夾一塊燧石,傳火孔邊設有一擊砧,射擊時,扣引扳機,在彈簧的作用下,將燧石重重地打在火門邊上,冒出火星,引燃火藥擊發。
大大簡化了射擊過程,提高了發火率和射擊精度,使用方便,而且成本較低,便於大量生產。17世紀中葉,很多歐洲軍隊普遍裝備燧發槍,一直到1848年,足足裝備了200多年。
後裝槍的發明是19世紀槍械的一次重大變革,它結束了步槍出世500年都是從膛口用探條把彈丸裝進槍膛內的歷史,被有些史書稱之為“開闢了輕武器和步兵戰術的新紀元”。
1860年,美國首先開創了轉管槍的先河。該槍也是一種單發槍,但採用多隻槍管,每隻槍管事先裝入子彈,發射時無需再從外部一發發地裝彈,而是依靠槍管存貯彈藥,在發射時依次將數只槍管中的子彈發射出去。
在轉管槍的基礎上,透過改進,發明了轉膛槍——只用一支槍管,用手扳動槍機即可推動槍膛旋轉並對準槍管,能接連射擊若干次,射擊速度比手動單發槍快得多。在1877年的俄、土大戰中,土耳其軍隊用3萬支轉鏜槍快速射擊,使俄軍陣亡逾3萬人。
馬克沁被稱為自動機槍鼻祖,在輕武器領域開闢了一個新時代。第一支半自動步槍是蒙德拉貢(墨西哥的一位將軍)設計的。而真正標誌著槍機直動式步槍時代的結束和自動步槍時代到來的半自動步槍,是美華人約翰·坎特厄斯·加蘭德研製的M1加蘭德步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