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鴻雁27259
-
2 # 微道助您創造終生價值
這可以算一個命題,關鍵是如何正確地分析和對待。筆者認為辯證否定觀有兩個環節,一是發展的環節,二是聯絡的環節。從前者來說,發展在這裡就是移風易俗。所謂移風易俗,就是轉移風氣,改變習俗。《荀子.樂論》:“……移風易俗,天下皆寧,美善相樂。”既然古代人都這樣說了,為什麼我們現在不能這樣做。那麼,如何移風易俗?以春節為例,作為中國全國性的傳統節日,是可以傳承的,比如貼春聯、放鞭炮,各家各戶團聚,開展福祿壽喜之類的活動,是可行的。但是,有很多禁忌,可以廢除。我們可以增加許多有益的活動。比如家庭與家庭之間文藝聯歡;家人團聚可以開家庭會,總結舊的一年情況,討論和計劃新的一年專案;回鄉人聚集在一起探討家鄉如何發展、改變面貌?還有朋友聚會,交流經驗、吟詩答對等等。
從後者來說,聯絡,就是要聯絡華夏4776年來的傳統節日情況,要繼承其文明、優秀文化內涵,不能割斷歷史。正如《道德經》第二章所說的“有無相生……前後相隨,恆也。”
總之,我們要把上述發展環節和聯絡環節統一起來,就是揚棄,不能拋棄。
嚴正宣告:
-
3 # 天珠彩陶唐卡
數千年的中華文明,給人類留下來了巨大的財富。古人憑藉自己的樸素的認識,在與自然,與思想的交流中,不斷的探索,發現,逐漸形成了很多民俗文化傳統,充滿著祖先的智慧。流傳至今。特別是心在祖國的華人,這種天地崇拜和祖先崇拜的信仰尤為執著。中華民族又源遠流長,所以我們傳承下來很多優秀的民俗傳統。
比如曆法,雖然現在世界統一公曆,但我們自己的農曆從未被中斷過,很多民俗的文化,都得用農曆。
驚蟄芒種秋分白露……一串串日子,宣佈著更衣添棉耕種收割。這些古人留下來的智慧,是和現代科學不謀而合的,傳承千載,自有其道理。毫無意義的東西,是不會被傳承的,也自然成不了“傳統”。
這類民俗類的節日,是幾千年來我們祖先透過在在大自然中的生存生活,一種經驗的總結,透過原始的認識論(比如陰陽五行),發現的自然規律。還有,一些歷史上傳說,人物的紀念等等,與自然規律相融合,演化出不少節日,寄託著深厚的感情和內心的美好的願望,透過特有的活動形式,體現出來。除了國家民族重事件法定的節日,民俗的節日幾乎被我們的祖先智慧挖掘,加之現在思想和生活方式的變遷,很難再有新的民俗產生流傳給後代。
中華民族的民俗文化博大精深,內容豐富,優秀的值得我們珍惜和發揚。
回覆列表
想創新,可我們現代人的眼光經不起歷史的考驗,很多東西經歷時間不長就被否定了,形不成長久性,亦難以形成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