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每天讀一點資治
-
2 # 像一陣風吹
一般新王朝統一天下初期,會封一些同姓或異姓諸侯王。後來這些諸侯王勢力變大,威脅中央政權的統治,中央政權就要想辦法削弱諸侯王,也就是削藩。
-
3 # 大白話說金融
歷史上大的削藩有四次,一是西漢景帝的削藩,引發七國之亂,平定七國之亂後確立了中央對地方的權威;二是唐代宗、德宗、憲宗、穆宗朝的歷次削藩,先成後敗,這其間暴露了唐朝節度使制度的弊端,唐王朝也為藩鎮所滅,這為宋代提供了教訓; 三是明建文帝削藩,引發靖難之役,朱棣奪位後再行削藩;四是清康熙帝的削藩,引發三藩之亂,歷時八年平定三藩,由此確定了對地方的垂直有效管理。可以看出,每次削藩,都對國家造成動亂,戰火四起,甚至亡國,那麼談到削藩,首先要清楚的是什麼是藩,藩指的是封建時代屬國屬地或者分封的土地,後引申為邊防重鎮,比較突出的就是安史之亂,也叫藩鎮,它的設立,最初的目的是讓有兵權的將領或者是同姓王共同拱衛京師,一旦有戰亂,可以進京勤王,起到保衛中央政權的目的,當然,也有一些事為了獎勵功臣而實行的,比如漢初分封異姓王,清初分封的異姓王(如吳三桂等),這些為了穩定人心和時局實行的分封,這裡統一將這些擁有軍權的地方叫做藩鎮,雖各朝各代叫法不同,其意相同或相近,有了軍權,就會擁兵自重,不奉朝廷之召,如果多個擁有軍權的藩鎮聯合起來,就對國家造成極大的威脅,是不穩定的因素,直接對皇權產生了威脅,所以,歷代君王都認識到這點,將削藩做為第一大事,將擁有軍權的將領剝奪軍權,使軍權歸中央統一集中管理,就叫削藩,所以,但凡削藩後,都會出現國家軍權都統歸中央管理。
-
4 # 三味小書屋
削藩指的是皇帝利用強制手段剝奪藩王的領土、軍隊和權利,目的是鞏固中央集權,消除藩王對中央集權的威脅。
歷史上的削藩都會引起或大或小的動亂,如漢景帝削藩引發七國之亂,明建文帝削藩引發靖難之役政權被推翻,清康熙削藩引發三藩之亂等。所以削藩並不是一項高明的治國良策。
歷史上與削藩目的相同結果更好的辦法,當屬漢武帝採取的推恩令,既有效削弱了藩王的勢力,鞏固了中央集權,又沒有引發任何社會動盪。
回覆列表
削藩指的是由於某朝的開國皇帝對於某些開國功臣或則子女後代分封土地,使得他們這批人成為了某些地方的藩王,多年之後,藩王逐漸尾大不掉,對中央形成了威脅,於是後代君王為保證中央集權,通常採取削藩的策略。歷史上比較著名的有漢景帝削藩,建文帝削藩,康熙削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