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朝史暮想

    個人認為,朱允炆即使不削藩,朱棣還是會造反。

    第一,朱棣覺得朱允炆繼位,並沒有那麼名正言順

    從朱棣角度來說,朱元璋還在世,太子朱標死了,新任太子肯定是已故太子的兄弟中去選擇,哪有從孫子輩去選擇。而從當時來看,朱棣的聲望和能力是最強的。

    從朱允炆角度來看,爺爺已經分過家了,朱標拿到了最大一份家產,做了太子。爸爸死了之後,自然由孫子繼承,憑什麼要由叔叔們來搶。

    這是兩個人的本質分歧。

    第二,從朱棣繼位後馬上著手削藩來看,削藩是正常的統治手段

    朱棣登基後,也馬上開始削藩。畢竟自己也是作亂起家的。從這點看,歷朝歷代,在削藩這件事情上,都是出奇的保持一致性。不同的是,朱允炆的行事風格過於急躁,而朱棣則相對溫和一些。所以,也許削藩是導火索,但絕對不是朱棣靖難的主要原因。

    第三,朱棣的靖難在很多人眼裡只是朱家的家務事

    不可否認,朱棣發動靖難之所以能成功,除了軍事勝利,戰略得當外,朱棣自身的人心基礎和聲望也是一個巨大因素。朱棣的勇武性格很像朱元璋,在建國戰爭中,不管是對內還是對外,都立下了赫赫軍功,這使得朱棣在將領系統中,是有很高的威望的,更別說朱元璋已經解決掉了一大批開國功勳。而且很多人覺得朱棣上位和朱允炆上位,並沒有本質的區別,天下還是朱家的。

    第四,自古以來,手握兵權的藩鎮,幾乎都會嘗試造反

    漢代雖有白馬盟誓,確定下非劉不王的規矩,但是漢代劉姓藩王造反的事例還少嗎?血統論這一套,雖然能斷了很多人的念想,但是同樣了也激起了同姓王的慾望。清代的三藩之亂,不也是鐵一般的事實嗎?不同之處在於,漢代的漢武帝,用了推恩令,一點一點削弱藩王,清代的康熙,是舉全國之兵,且有滿人的團結一致抗爭對付漢家外姓藩王。朱允炆呢?一上臺就削藩,還是隨便找點理由往死裡整的那種,搞得又都是戰功卓著的叔叔們,不被搞下臺才怪。

    綜合以上四點,我認為不論朱允炆削藩與否,朱棣造反都是遲早的事情。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過年程式設計師應該如何向長輩介紹自己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