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高大福
-
2 # Dentch一59285062685
晶片的自主可控,就兩點即有獨立的指令集和能夠獨立設計生產的。即使指令集不夠完美或者不是自己設計的,那也沒多大關係!因為還有就是能夠獨立設計生產晶片,這點不出現問題,那麼就行了!一旦某些指令出現異常情況,電路就會出現不同的問題是會被未情況的伺服器所監控的!
-
3 # 使用者2347238322153
晶片涉及存在社會生活各方面,若不是在自主可控的過程生產出來,外人就會知道,並可操控自己的關鍵節點,那是非常可怕的。設計,封裝,測試都獨立完成就是自主可控。
首先,追求自主可控的根本原因是不被人“卡脖子”,也就是別人不能透過關稅、貿易或者技術的手限制我們的晶片發展。但如何才能算的上是真正的自主可控目前還有一些誤區。
例如現在一些中國產CPU和手機晶片用了國外公司的IP核授權,這算不算自主可控?我認為,這可以算是自主,但不是完全可控。以華為麒麟970為例,雖然用的是ARM的公版架構,但是整個SoC晶片是自己設計的;這有點像在毛坯房裡進行改造和裝修,除了ARM公版的CPU/GPU,其它包括匯流排、ISP、基帶等都是華為的自主研發。有些人一看到用的是ARM的IP核,就說是拿了別人的東西來用,不能算自主,這樣的觀點是有些偏頗的;如果真的那麼簡單,為什麼到現在其它的手機廠商(包括小米的澎湃)都沒有推出自家的晶片?顯然,晶片研發並不是靠簡單的“拿來主義”就能實現的,華為海思從成立到現在已經很多年,並且投入了巨大的研發費用。
但我們也要看到,正是因為用的是ARM的IP授權,雖然有了很多自己的研發投入,但依然會在極端情況下受制於人,哪天ARM停止授權了我們了還是會面臨被卡脖子的境地。
那怎麼才能算的上是完全的自主、可控呢?以CPU為例,我認為像龍芯、申威那樣從指令集(微結構)開始研發的晶片才能算的上是真正的自主、可控。如果把華為麒麟970比作在毛坯房裡進行改造和裝修的話,那麼龍芯、申威就是自己在造房子了。
這裡又有另外一個誤區,有些人認為龍芯最早脫胎於MIPS指令集,而申威是基於Alpha 21264指令集,這些晶片的指令集也是買來的,不能算是真正意義上的自主可控。這樣的說法又走了另一個極端,且不說指令集的授權是永久的,並且可以在原來的基礎上擴展出自己的指令集(例如:龍芯的loongISA);從科學技術的發展角度來看,基於前人基礎進行改進、迭代才是最有效率的方法;我們的目的是不被「卡脖子」,但不用一味強調所有的事情都要從頭開始。打個比方:我們應該自己造房子,但沒有必要連磚頭、水泥、鋼筋都需要自己生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