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網言軍事

    清軍與江南士紳集團必有一戰,而且肯定是你死我活的。清初頒發“剃髮令”所引發的強烈民族反抗情緒,無疑是江南士紳集團仇恨清朝的直接導火索之一,但未必是其反清的根本原因。

    為什麼這樣講呢?首先今人沒必要把明末清初的江南士紳集團美化、包裝成一群鐵骨錚錚、為民請命的愛國志士(當然捨生取義的豪傑也有,但並非全部),因為他們所做的一切都是基於維護自身封建特權利益的考量。

    實際上,早在明朝中葉以降,江南士紳就透過不斷的土地兼併、強取豪奪演變成了一個佔有大量土地並和中央分庭抗禮的既得利益集團。當然他們的分庭抗禮不是舉兵造反,而是透過結黨營私,以姻親、師生、宗族等關係為紐帶在朝廷和地方打造起龐大的人脈網路,從而干預政務,以此保護自身經濟利益。

    舉個最典型的例子——江南本是明廷財賦重地,然而當地士紳集團長期享受免稅特權,又將大量破產農民收為農奴(也有農戶為避稅將自家土地和丁口依附於士紳的情況),結果導致明朝越到統治後期越難以從富庶的江南“薅羊毛”(主要是江浙收不上來稅),而官府手中掌握的納稅群體(自耕農和小工商業者)和勞動力也愈發稀少。

    與此同時,明末江南士紳集團的財富積累速度卻大大加快,形成了很多把持地方的門閥大族。這些世家大族一旦形成,就會採取宗親提攜、排斥外族(這裡指的是別的家族、宗族)、土地兼併的方式迅速擴大勢力,竟然連當地官府(甚至就是由世家大族暗中操控)也奈何其不得。

    而對於清朝而言,這個擁有私人武裝、掌握大量財富的江南士紳集團無論從政治、經濟還是軍事、思想上都對其穩固南方統治構成了巨大威脅,而在清初“馬上得天下”的大環境下,“肉體消滅”顯然是最快當的解決辦法。

    但值得注意的是,江南士紳集團是個很龐大的階層,其雖遭受軍事上的失敗而被迫接受清廷統治,卻仍試圖頑固保持自身在政治(主要是地方治理)和經濟上的特權。為此,清廷從順治末年就透過“奏銷案”和“哭廟案”,沉重打擊了江南士紳集團的抗稅行為,但隨後的康熙年間又對這一階層有所寬宥,導致其仍保有很大特權(比如免除徭役)並可以繼續鑽國家按丁口繳納人頭稅(富家大戶反而可能比平民百姓納稅更少)的法令空子。

    實際上,這個“士紳不納糧”的糟糕政策,直到清雍正帝時期才得到較大扭轉——也就是著名的“官紳一體當差、一體納糧”政策。而浙江巡撫李衛在當時的江南推行“攤丁入畝”政策時,也遭遇到縉紳富戶的強烈反抗。可見,江南士紳集團與中央政府的本質矛盾從來都不是什麼“華夷之辨”或者“反清復明”,而是自家的腰包和土地。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面對愛情再次選擇,你還會離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