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丁捷5
-
2 # ZBLiu
傳統的炮兵,開炮以後炮彈“不會落到同一個地方”,這句話可以有兩個解釋:即使瞄的是同一點,炮彈也不落在同一點;本來瞄的就不是同一點。兩個理解都對。
前一種情況和“射彈散佈”有關,有多種因素影響著炮彈的飛行狀態,所以,即使在理想狀態,彈著點也成正態分佈,何況必定有干擾因子存在,理想狀態實際上不存在,因此不會落到同一個點上。後一個更好說,打壓制射擊本來就要求打一片或打成彈幕。
-
3 # 硯田劍影
敵我雙方使用的加農炮和榴彈炮,前者炮管長,彈道平直低伸,射程可達30公里。後者炮管短,大射角射擊時彈道呈曲線狀,可覆蓋近距離目標。加榴炮融合了加農炮和榴彈炮的特點,既能平射又能大仰角射擊。迫擊炮和高射炮是大仰角射擊,多管火箭炮高低射界可達0度至60度,方向射界達360度,射程最遠的可達45公里。
炮陣固定後,因地形地貌因素的存在,雖統一了射擊角度和作戰諸元,無論是加農炮和榴彈炮或高射炮,迫擊炮,火箭炮無法保證在統一的水平面上,受後坐力的影響,各種火炮膛線的磨損,小號裝藥,大號裝藥的炮彈及風向氣溫都能影響炮彈的轟擊位置及準確性,不可能集中轟擊一點,而是呈散狀落地轟擊。
陣地集中一點是大忌,善於用兵者根據地形排兵佈陣,戰略要地重兵重輜,溝壕交錯,阻止敵人的坦克及步兵以陣地之外。
火炮是步兵衝鋒前的縱深打擊,要求火炮大範圍覆蓋敵人陣地,摧毀敵人的有生力量後,減少對步兵衝鋒帶來不必要的傷亡。火炮的噸位重,須由牽引車牽引,炮陣選擇地勢開闊,地面較平坦而硬實,地面鬆軟的情況下火炮巨大的後坐力能使地面塌陷,極大影響炮擊的準確性。對於戰後火炮的牽引也能造成難度。
影響炮彈彈道的因素有哪些:炮彈裝藥、藥溫、空氣溫度、溼度、氣壓、風速,包括射手射擊手法及炮自身的一些偏差,都會影響彈道。
而就算在射手每次都能按照同一操作手法操作,而且風速,氣溫氣壓等外界環境因素不變的條件下,還是存在一下幾個變數的:
第一個,火炮自身的溫度影響了藥溫。打過一發炮彈後,火炮尤其是炮膛就會微微發熱了,幾發炮彈過後,那肯定有點燙手(打過十發子彈的步槍都熱,別說火炮了)。這個時候裝填下一發炮彈後,炮彈藥溫會受熱而微微升高。
此外,有些所謂的不變數也是有差別的。比如同一種裝藥的炮彈,生產過程中肯定會有小小的差別,有的藥多一點有的少一點;現實中的氣溫風速等自然條件,也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瞬息萬變的;射手的手法,也是難以控制的,比如每次拉炮栓的力量等等。
所以,理論中的控制了所有變數,現實中發出的炮彈還是不會落到一個點,而且在一定的範圍內分佈,這就叫做射彈散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