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腳踩內聯升

    晚清廢除科舉制真的是明智的選擇嗎?

    科舉制度從隋朝開始,一直到清朝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舉行最後一屆科舉考試為止,在中國前後共經歷了一千三百餘年。科舉制是中國古代相對來說最為公平的一種選拔官員的制度,但隨著西學在中國的傳播和洋務運動的發展,科舉制越來越難以適應當時的社會環境,1905年,張之洞、袁世凱上奏清廷,為了更好的發展新式學堂,奏請廢除科舉制,最終,在中國歷史上延續了1300多年的科舉制被廢除。那麼,清廷廢除科舉制真的是明智的選擇嗎?

    一個制度的產生,必然有它的歷史需要,而科舉制正是如此。科舉制產生之前,中國的官員選拔制度是“察舉制”,而察舉制的人為因素太大,官員的選拔和任用基本上被上層社會所壟斷,社會階層固化,從而產生了巨大的社會矛盾,科舉制正是在此背景下應運而生。但當第一次鴉片戰爭爆發,西方的堅船利炮打開了中國的大門之後,在西方先進科學的衝擊之下,科舉制又顯得非常的落後,為了適應時代的潮流,清廷又不得不廢除了科舉制。但廢除科舉制所引發的社會矛盾,是清廷所完全沒有意料到的,也間接的為大清的滅亡埋下了隱患。

    在當時看來,廢除科舉制只是廢除了一項選拔人才的制度而已,但問題卻並非那麼簡單。科舉制看似只是選拔人才的制度,但其真正的意義在於,它是社會階層流動的渠道,甚至可以說它是下層社會想往上層社會流動的唯一渠道,而廢除科舉制,也就意味著這一渠道被完全堵死。並且,廢除科舉制也打破了中國封建社會固有的社會形態。

    封建時期的中國社會形態是官紳社會,“官”大家都知道,而“紳”就是所謂的鄉紳。鄉紳的產生和科舉制是密不可分的,鄉紳一般都是做官之後退隱回鄉,或是中了舉人、秀才之類的人所組成的,他們雖然不能算是官員,但他們卻是普通老百姓和官府的連線點,是統治階級在民間的代表。而當科舉制廢除之後,中國固有的社會形態被完全打亂了,社會矛盾也就顯而易見了。

    所以說,晚清朝廷廢除科舉制並不是什麼明智的選擇,科舉制本身並沒有錯,錯的只是它所考的內容,該廢除的也應該是什麼“八股文”之類的考試專案,而非科舉制本身。就像晚年的梁啟超先生所說的那樣:“晚清最不該做的一件事,就是廢除科舉制”。因為廢除的不單單是科舉制,而是廢除了下層社會像上層社會流動的渠道,當這一渠道一旦被堵死,只能是窮人越窮,富人越富。

  • 2 # 中國廬江

    晚清廢除科舉制度當然算是明智之舉。科舉制度自隋朝開始,歷經一千多年,推動了社會的進步和發展,但到了晚清時期,世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科舉制度越來越不適應社會的發展與需求了,廢除掉也是水到渠成的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提高羽毛球反拍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