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一溪心理

    一歲以內的孩子,什麼都依賴媽媽,媽媽就是他的一切。撫育心愛的寶寶,能給媽媽們帶來極大的滿足感和存在感。

     

    一歲之後,孩子慢慢地學會了說話、走路,學會了跑。他們開始調皮搗蛋,能獨立地探索外面的世界,也不會像嬰兒時期那樣需要媽媽了。

     

    有的媽媽,在孩子開始會走路時,就開始焦慮。她們擔心孩子會磕著,碰著,嗆著等等,似乎把孩子受到的傷害,當成了是自己的一樣。

     

    於是,一些媽媽為了避免孩子受到傷害,往往會過度保護孩子,害怕孩子受到丁點的傷害。

     

    很多父母,特別是媽媽或者一些長輩,在帶孩子玩耍時,經常會說:

     

    “不能碰這個,待會受傷了怎麼辦”

     

    “不要光著腳、不能玩水,著涼了怎麼辦”

     

    “不能跑太快、不能爬太高,會摔倒的”

     

    .....

     

    孩子慢慢長大,有了自我意識,他們喜歡說“不”,愛調皮搗蛋,媽媽的控制感會被打破。因為孩子不是一個寵物,他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愛好。

     

    孩子調皮搗蛋、不聽話,媽媽們就會感覺到失去了對孩子的控制。人一旦缺乏控制,往往會很不安,變得很焦慮。過度保護孩子的背後,其實是為了滿足自己的控制慾,減輕自己的焦慮,找到安全感。即使表面上會認為是為了孩子好,為了保護孩子。

     

    過度保護有兩方面的影響,一方面起到了保護孩子安全的作用,另一方面卻減少了孩子向外探索的樂趣,剝奪了孩子的很多成就感和滿足感。甚至孩子可能會沒有創造力,不願開拓進取,永遠活在父母的條條框框裡面。

     

    由於媽媽太強勢了(也很焦慮),過度控制孩子,把孩子限制得死死的。孩子太小,沒有能力去跟媽媽爭奪自己的控制權,所以,很多的孩子就會變得拖延。拖延就是孩子對媽媽過度控制的一種不滿或者憤怒的表達。拖延是一種隱形的攻擊,孩子慢慢地做自己的事情時,就會把媽媽的管控給遮蔽掉。唯有把媽媽的所有指令遮蔽,他才會覺得比較安全。孩子也需要滿足他的安全感。

     

    但過度保護、過度控制的孩子,到青春期了,可能就會變得十分的叛逆。青春期的他就是要抵制別人的控制,因為他可以掌控自己了。

     

    保護孩子,是父母的天性;但過度保護,不讓孩子經受一點挫折,孩子如何能得到成長呢?給孩子適度的保護,少一些管控,讓孩子在安全的環境中,安心地探索這個世界,哪怕磕一下、碰一下,對孩子的成長也是有利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馬賽也想吃免費的午餐?計劃明夏免籤巴薩前鋒穆尼爾,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