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鄧海春

    中國的史家是十分苛刻的,因為所處時代和看問題角度的不同,他們對歷史人物的評價也就帶有許多的成見和自己的標準。即使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有所作為的皇帝,如秦始皇、漢武帝,還是因為濫用民力、治國急躁等因素而遭人詬病。不過,在漫長的歷史中,還是有一些廣受讚譽的君王的,如周朝的奠基者周文王。那麼,他為何名垂青史呢?

    商朝康丁元年(前1152),周文王姬昌出生於岐周,也就是今陝西省岐山縣一帶。姬昌的父親季歷,又被稱作公季,因為德行出眾而得到了諸侯們的尊重,於是,商王文丁便將他召入朝中,封為了“方伯”、“牧師”,表面上對他十分優待。不過,實際上文丁卻因為公季被諸侯親愛而十分忌憚,於是不久便將其軟禁致死。

    公季去世後,方伯的爵位被姬昌繼承,因為處在西方,所以人們便稱他為“西伯”。據《史記》記載,姬昌“篤仁,敬老,慈少。禮下賢者,日中不暇食以待士,士以此多歸之。”作為領導者,善於收買人心是十分重要的品質,姬昌能夠尊老愛幼、推崇仁愛,身為西伯卻願意對地位低下者以禮相待,這些都是其人格魅力的外在表現。

    因為姬昌的賢名,一時間,太顛、閎夭、散宜生、鬻子、辛甲大夫等賢士都前往歸附,其中,鬻子就是後來南方諸侯國楚國的始祖鬻熊,而辛甲則被認為是中國最早的道家人物之一。甚至,因為互相謙讓以致最終雙雙隱居山林而被世人視為大義典範的孤竹國兩位王子伯夷、叔齊也在聽說了姬昌的事蹟後心嚮往之。

    姬昌的壯大引起了紂王的注意,在大臣崇侯虎的勸說下,紂王選擇了將姬昌監禁以避免他威脅統治。不過,很快姬昌的臣子便蒐集了美人、異獸等獻給紂王,而喜形於色的紂王很乾脆的將姬昌釋放,絲毫不考慮未來可能會發生的事情。回到西岐,姬昌又做了一件令百姓歸心的壯舉,那便是向紂王請求廢除炮烙之刑。

    歷代史家細數紂王罪行時,都離不開炮烙之刑,它是一種“膏銅柱,下加之炭,令有罪者行焉,輒墮炭中”的殘酷刑罰。為了讓紂王將其廢止,姬昌不惜用洛水以西的自己領土來換,在紂王眼裡,這是一筆劃算的買賣,僅僅是取消一個自己的“娛樂專案”就能換到土地,何樂而不為呢,而對於姬昌,這是他向天下展示仁德的一大方式。

    姬昌透過一系列的善舉取得民眾和諸侯們的信任和支援,建立了很高的威望,也在勵精圖治下將自己領地內治理的國安民樂、井井有條。當了四十二年西伯侯後,姬昌終於稱王。周武王姬發滅商建周後,追諡姬昌為文王。因為對周朝建立起到的奠基作用、對歷史演進起到的推動作用、對仁治思想的早期實踐,以及對《周易》的演繹,周文王姬昌得到了後世的廣泛讚譽,並且最終以明君、聖主的形象名垂青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現實生活中,有沒有和《夏目友人帳》一樣溫柔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