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個例子,張嘉譯好像在每部戲裡形象都接近,吳秀波演現代戲也有這樣的問題。到底是導演為求保險以及演員辨識度帶來收益的最大化,給他們量身定製了千篇一律的人物設定,還是他們的演技很爛?
回覆列表
-
1 # 甩尾魚
-
2 # 雲歸浩瀚
我想問寫這個標題的人是什麼心理?自己不會看嗎?形象都接近了不叫演技好還叫什麼?這還用問嗎。。。你只能說有些演員一直傾力於塑造一個角色或一類角色是不是戲路窄的問題。可以說完全不是,人家能夠深入理解一個角色投入進去並且讓自己與角色合而為一,這就是功力。比一些演的多但是卻千人一面的強多了,至少人家能夠留住讓觀眾讓自己印象深刻的形象。
-
3 # 星光邦
之前在《金星秀》中,金星說道演員靳東經常塑造的角色都是事業有成的成功人士,看得人難免產生審美疲勞。其實這種現象在娛樂圈中很常見,如果你一開始塑造了一種型別的角色,在製作別的劇的過程中一旦有類似的角色就會想到你,這其實可以說明演員對於這一型別角色塑造的很成功,起碼是得到了大家的認可,怎麼能說是演技差呢?但是如果演員長期以來都是以一種形象出現在觀眾面前,觀眾難免覺得他只會演這一種,演技差的感覺自然而然也就出來了。
這就牽扯到一位演員的可塑性,同一型別的角色這位演員必然已經是輕車熟路,無需做很多的功課都可以把握的很好,但是你如果讓經常演好人的人突然去演反派,就是考驗他演技的時候了,如果這位演員可塑性不強,或者說無法理解角色,觀眾們在看戲的過程中就會覺得非常齣戲。
演員趙麗穎就是一個很正面的例子,可塑性非常強,可以駕馭很多型別的角色,如在電視劇《花千骨》中,前期的花千骨單純可愛,後期的妖神狠辣陰險,這種角色之間的轉換本就很難把握。趙麗穎的演技也因此得到了大家的認可。
演員往往也會被一個既定的角色種類所束縛,在挑選劇本的過程中發現怎麼角色都是一個樣子,他們會去考慮轉型。如之前的胡歌,因為演古裝仙俠類劇情出名,後面很多劇本都是類似的,之後為了轉型靜心修煉了很長一段時間。
所以說並非角色接近就是演技差,而是受到很多因素的限制,演員本身也不是很好把握。
有一句話就做術業有專攻,擅長演一種形象的演員的表演肯定是更有看頭的。當然不好的地方就是可能會讓觀眾出現審美疲勞。所以很多演員都希望自己拓寬戲路。張嘉譯的角色小編看的比較少,印象中的幾部形象似乎比較接近。但是觀眾對他的口碑那都是非常的好。至於吳秀波,你說他演現代戲有這個問題我是完全不同意的。波叔留著鬍子是一個人,剃掉鬍子又是一個人。再透過演繹之後更是繽紛多彩。他的馬向陽下鄉,離婚律師,北京遇上西雅圖這三部的影視作品給我的感覺都是不一樣的。你覺得他們的形象不變可能是腦海中有一種先入為主的觀念,也可能是比較喜愛某個演員的結果,所以你看他們的影視作品容易齣戲。
不過你說的也沒有錯,角色形象相近的設定,導演肯定是為求保險和演員辨識度帶來收益的最大化。千篇一律還真的沒有,導演精明,演員不傻,觀眾更挑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