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豐澤倉儲文具
-
2 # 古城漁樵
①生的本能越強:說明生者的適應能力很強!自然就是生存的本能越強。萬物皆有強弱,一物也是有強有弱!
②死本能也越強:萬物弱者,壽命自然不長(不強),也就是說弱不經風。 生的本能越強,受外界干擾也越小!一般的干擾影響不了!到死的時候是因為自身本能慢慢逐漸下降所致!也就是說:本能越強,死亡越慢,既然是慢慢死亡,說明死的本能也就越強!。
結論:生本能越強,自適應能力越強;死本能越強,是壽命慢慢失去。
-
3 # 春雨201749550
謝您邀請。“弗洛依德的本能論中說:生本能越強,死本能也越強,怎麼理解?”這個問題,其實比孔子還要大二十多歲的老子就有相對言論,老子在《美之為美章》中說道:“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這段話的意思是: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為美,是由於有醜陋的存在,知道善之所為善,是因為有惡的存在。所以,有和無互相轉化,難和易互相形成,長和短互相顯現,高和下互相充實,音與聲互相諧和,前和後互相接隨,生和死互相對應,這是永恆的,因而聖人處事順應自然,施教用語言……由此可以推論出:生本能越強,死本能也越強,這是相對而言,它們之間是互相轉化的。互相充實的!莊子在《達生》中哀言,不是體形之死,而是精神之亡。何以能達到心不滅的境地,是他的人生理想,莊子的天道觀,生死觀,確已達到自然主義的高度,如果心還活著,有靈魂存在,就無所謂死與生,就同今天所說的: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
弗洛伊德是西方心理學研究的開創者之一,他最著名的心理學著作有《夢的解析》,在《夢的解析》中,弗洛伊德將人的潛意識歸類為性本能的自主意識,從而引伸為生的本能越強,死的本能也越強的論斷。
如果按照中國古籍的說法,孟子說過:生我所欲也,死我所惡也。也就是說,人總是貪生而怕死的,但是,老子在《道德經》裡也說過,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也就是說,人在某種程度上是不怕死的。
弗洛伊德在此論段中恰好和民不畏死,奈何以以死懼之,這句中國的古語意思是相通的。
弗洛伊德的心理學是廣泛而深奧的,其中,很多論段也是非常值得借鑑和學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