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鬍子心理諮詢師心能量

    歸屬感在於個人和所處群體的關係。

    歸屬感體驗的越好,說明關係越好,說明在群體裡的位置越好,否則就說明有問題。

  • 2 # 石海心

    歸屬感的表面理解是能夠體現自身價值,能夠實現自身價值,核心本質是能不能在價值最大化與處理人際關係上完美平衡。

    在這裡給出一些平衡職場人際關係的竅門,希望進貨處理好人際關係,增強自身歸屬感。

    幫助同事有“奧妙”,三種情況下出手相助

    職場不能講道義,職場全是血淋淋的利益。在職場相處當中,有些人只考慮對方的難處,不考慮自己的處境和周邊的環境,結果是幫助了別人,卻給自己埋下了禍端。其實,要不要幫助同事,裡面有很多奧妙。 幫助同事有“奧妙”,三種情況下出手相助,才是明智的做法。

    第一種情況,堅持利益原則,對自己有“純粹好處”的事情,公開出手幫助

    利益原則是職場最大原則。無論你和同事的關係有多好,利益面前,誰都會露出本來面目,只不過有的人反應激烈,有的人忍住不說出來。職場的本質就是你死我活適者生存,時時刻刻都要為自己的利益而戰,特別是幫助別人時,一定要首先考慮個人利益。那些只有好處沒有風險的事情,最好抓住機會去幫助,這是職場資源積累的過程,也是自身不斷成長壯大的必然選擇。

    第二種情況,堅持制衡原則,能挫敗“競爭銳氣”的事情,偷偷出手相助

    職場發展好比駕駛保時捷。懂得踩油門不叫智慧,懂得適當減速才叫有智慧。不要給對手推波助瀾,要多給對手鬆勁洩氣。聰明的人幫助弱勢的一方,糊塗的人才去幫助強勢的一方。職場一定早懂得“制約”之道,同樣的兩個同事,一定要優先幫助弱勢的同事,敲鑼打鼓跟強勢的人拉關係,偷偷摸摸給弱勢的人提供子彈和匕首。

    第三種情況,堅持圈子原則,不惜代價維護“團隊利益”

    團隊利益的本質是圈子利益。在任何職場環境中,一定要把圈子利益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團隊的利益保不住,你自身的利益必然受到衝擊和損失。看“大局”的人都不明智,看“圈子”的人才能生存下來。幫助同事時,必須堅持圈子原則,有利於圈子內部的事和人,不惜任何代價,毫無保留地提供幫助。這裡所說的圈子是指特別牢靠的圈子,圈子不牢靠,還是要回到第一種情況,把自身利益鎖定好,只做對自己有利的事情。

  • 3 # 心理專家劉愛民

    首先要有一個人和一個群體。家庭、學校、單位、瑜伽班、羽毛球隊、培訓小組等等都可以是群體。群體的人數最少是兩個人,比如兩人人組成的家庭。一個人對家庭有歸屬感,他會每天下班就想往家跑,而不是下班了總有加班和應酬纏身。

    其次是群體認同這個人。人在群體裡有人陪、說話有人聽、要求有人滿足、建議有人落實到行動,他會感受到被關注、尊重、信任,感受到群體的積極迴應和溫暖,體驗到自我價值,在群體中常感愉悅,自然願意親近、駐留、屬於這個群體。否則,就會感受到群體的冷漠,在群體中感到壓抑、痛苦,想遠離這個群體。比如一些性格內向的學生,初一、高一年級接觸新的集體,因為跟老師和班裡同學交流互動少、沒有伴兒、參與班級活動被動等等,感覺不到集體的溫暖和接納,如果學習再遇到困難,就會厭學在家不去上學——對學校沒有歸屬感。

    再有是這個人認同群體。如果群體文化契合個人三觀和需要、群體中有跟自己志趣相投的人,就會吸引個人接近群體、信任群體、視群體為己出。如果個體不認同群體,時時處處經受心理的矛盾和衝突,內心會有痛苦和折磨,就想逃避。另外,如果個體建立了一個群體,他對群體的歸屬感會比較強烈,背後是責任感。比如有人建立了一個社交群,如果其他人對這個社交群有微詞,這個人就會站出來為社交群辯護,對社交群有歸屬感的人也會成為這個人的“親友團”支援他。

    隨著時間的推移,個人的三觀和需要會變化,群體的文化也會變化,需要個體實時覺察和調整適應,才可以保持歸屬感,否則就可能導致歸屬感的減弱甚至消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足球表面要做成正5邊形和六邊形的?